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日本对美国严重依赖 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2010年12月20日 14:03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国家互动时最常见的知觉错误或许不是认为己方代表正义对方代表邪恶,而是假定对方的某一行为,是为了实现某个明确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逻辑缜密的战略步骤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和自然人一样,国家也并不总是头脑清醒。日本最近在三个战略方向上相继采取的诸般举动便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北方向上,外相前原诚司再次遭到了俄罗斯的羞辱。俄联邦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不但继梅德韦杰夫总统之后将双脚踏上了国后岛,并且莅临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中面积最大的泽捉岛。俄罗斯人还宣布将继续开发四岛中的至少一部分。舒瓦洛夫在两岛上的闲庭信步让前原诚司的空中鸟瞰成了国际笑话。不但如此,客观地说,正是日本人的冒失举动才招致了俄罗斯人的反击——倘若不是日本人隔着大海对四岛又喊又叫,梅德韦杰夫未必会愿意让自己的手下干将大老远地跑到萨哈林换飞机。

  而俄罗斯国家领导人曾经要交还给日本齿舞和色丹的表态,也在明确了俄罗斯底线的同时向日本发出了暗示。倘若日本不能听弦音而知雅意,俄罗斯总理普京可还没去过那里。倘若普京登上最后两个小岛中的任何一个,则南千岛群岛问题从此将成为俄日之间的死问题——被将死的显然不会是莫斯科。

  在朝鲜半岛方向上,菅直人首相日前莫名其妙地宣称一旦战争爆发要派遣从前叫做帝国皇军的自卫队重回半岛以保护侨民。消息传出,韩国朝野一片哗然。韩国国防部在焦头烂额于对北示威的同时,还得分心对这一“没有实现的可能性”的计划表示“费解”。连菅直人的幕僚仙谷由人和北泽俊美都忙不迭地站出来和首相的不当言论拉开距离。

  眼下正是美日韩三方加紧协调立场以图在朝鲜半岛问题形成“神圣同盟”的关键时刻。菅直人讨好国内极右民众的表态无异于在韩国总统李明博的背后插了一刀。一方面,朝鲜方面可以很容易地用这句话将当下的韩日关系和60多年前作一类比。另一方面,也会让旁观者看清所谓三国同盟的互信基础是多么的脆弱,从而间接证明用不着对这三国的所谓一致声音太过认真。

  在西南对华方向上,日本的言行倒是一致得多,修改防卫大纲,配合美军军演,把钓鱼岛问题写入教科书……除了最近两位石垣市地方议员登岛的举动遭到了东京中央政府轻描淡写的“不认同”以外。与此同时,日本还在坎昆气候大会上不遗余力地要将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推给中国。在对华问题上,日本“军”民、朝野、中央与地方的态度倒是可谓少有的上下齐心。

  当然,这种上下齐心能否被作为大和民族政治智慧成熟的证据还需要从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来衡量。日本在钓鱼岛上的种种小动作无一不是在促使中国强化捍卫主权和尊严的决心,而坎昆的一大堆指控和托词则让全世界看到日本作为全球最发达经济体之一对这个星球是多么地不负责任,从而引发人们对这样的国家是否有资格谈论联合国改革事务产生疑问。

  尽管日本的对华政策谈不上明智,但至少不是矛盾的。这与其对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缺乏逻辑的政策或者说根本没有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何以会形成如此差异?为这个问题寻求答案的重要性应该会超过对日本外交政府意图进行评估。

  问题的答案不在东京,却在华盛顿。

  就现象而言,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介入北方四岛争端,并且美国也不需要日本在朝鲜问题上“助拳”,但美国很需要日本在远东帮忙给中国添乱。这就是日本何以对俄对朝方向逻辑混乱而对华方向却思路清楚的关键原因。在日美安保同盟框架下,凡是日美利益一致的地方,日本的头脑就“清醒”得很,而一旦华盛顿表现出对日本的立场无所谓的态度,东京便立即失去了方向。这种症状和被绑架者长期生活在绑架者的阴影下而形成了对后者的依赖,也就是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一心理学现象颇有相似之处——离开了美国,日本根本不会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采取行动了。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与一个“混乱的”日本打交道呢?绕开日本直接和美国打交道是一条思路。而另一条思路则是要明确,既然日本不是一个精神独立的国家,它所做的所有承诺便都是靠不住的。在中日之间的任何纷争上的得失,中国只能以最终结果为衡量标准,而不能满足于日方在某一阶段可能释放出的信号。一则这种信号完全可能是日本混乱不堪的政局中不具代表性的主张,二则这种信号及其载体随时可能被美国所阻止,就像当初的鸠山由纪夫政府。

  以此为出发点,具体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当局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对国内极端势力采取的任何约束都只能被中国所感知,决不应该让中国有任何感动——只要钓鱼岛还被日本所占领。(叶海林)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晓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