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印要减少"信任赤字" 两国应携手合作互利共赢(2)

2010年12月17日 08:46 来源:国际在线    【字体:↑大 ↓小

  “信任赤字”从何而来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首创了“中印度”(Chindia)这个概念。他曾坦言,中印两国携手合作的话,必将创造一个新世界,但前提是双方要减少“信任赤字”。近些年,中印两国政府都认识到了改善政治关系、消除互信缺失的重要性,并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包括高层加强互访和接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但是,两国的互信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其中一个表现为,印度的对华心态仍然在“友邦”与“威胁”之间摇摆。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印度朝野各界的对华认知中,防范和疑惧的成分有所加重。这首先表现在,对中国的一些正常举动进行错误的解读,从而显露出对中国的不信任。例如,中国多次声明,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所有南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但印度一些人出于对中国的猜忌心理,在许多涉及双边合作的问题上设置障碍,同时对中国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等其他南亚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合作疑神疑鬼,把它们当作是中国对印度的“包围之举”,从而做出一些疲于奔命的“反制”措施。

  此外,在两国互信建设最重要的边界问题上,中国已经多次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即中印边界问题应该在平等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在边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双方应采取措施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本着这一立场,中国信守诺言,一向竭力维护边境地区的平安。但印方却凭着“谁控制谁有理”的心态,不断加强印控争议区的边防力量,企图迫使中方承认印度对有争议地区的“实际管辖权”。还有一些印度媒体喜欢渲染诸如中国军人“越界”、中国边防军向印军开枪等无稽传闻,从而激起一些印度人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扰乱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中印关系的症结在于,两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互信机制。而上述这些分歧和矛盾,通过两国开诚布公的对话,其实是不难解决的。他同时强调,目前两国增信释疑的种种举措,多是由官方来推动的,缺乏民间的呼应。“关键是要增进两国民众的理解和信任,没有一个强大的群体做依托,光靠政府间往来是远远不够的。”

  印度人警惕西方“甜蜜蜜”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加紧了对印度的拉拢。尽管一些印度人对此表示附和,但也有不少印度学者表示出担忧。新德里一位研究国际问题的印度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印度自从获得民族独立后,多年来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一向拒绝成为任何势力集团反对其他国家的工具。今天看来,印度也必须坚持这样的外交方针。

  一些印度学者近日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性文章指出,过去几个月来,印度对来访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动辄奉上价值上百亿美元的军购大单,这样的“大单外交”对印度国家的根本利益是非常有害的,它不仅不能帮助印度提升军事装备水平,而且幻想依靠“军购大单”来换取西方大国对印度的某种战略保障,也是完全靠不住的。印度必须抛开历史成见,与中国真正建立战略互信,使两国都获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周边环境,这样印度才能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急需的改善民生和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之中。

  尽管中印关系近些年时常冒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两国之间健康良好的合作关系正在不断取得进展。最近几年,通过在G20峰会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等共同倡导新兴经济体利益领域的合作,中印关系已经日趋成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两国加强协调与沟通,为维护地区与国际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外,两国在经济上扩大双边贸易,加强相互投资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必将实现互利共赢。中印两国加强文化领域的往来,也将为增进两国相互理解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