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美恢复军事交流 化解半岛危机离不开双方合作

2010年12月15日 09:01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日前,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上将结束了对韩国和日本的访问。马伦此访对外释放的强烈信号,就是美国将强化与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同盟关系,共同应对朝鲜。与此同时,中断一年半的中美军事交流正式恢复,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上将12月9日前往华盛顿,同美国防部副部长弗卢努瓦举行防务磋商。外界普遍认为,中美军事交流的恢复为双方就朝鲜半岛问题展开全方位对话提供了契机,半岛危机的化解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

  美参联会主席提三边同盟

  12月9日,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上将在美驻日使馆举行记者会。马伦除继续对朝鲜的“挑衅”进行谴责、强调美日同盟关系的重要性外,最值得关注的是,马伦还提出了美日韩三边同盟关系的论调。

  “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今天所面临的挑战,”马伦呼吁日本、韩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地区国家共同展开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向朝鲜发出威慑信息,也有助于提升长期的地区安全”。马伦对韩国派遣观察员观摩美日联合举行的“利剑”大规模军演表示赞赏,“这是强化三边关系的第一步,将深化我们的集体战备能力。”马伦承认日韩之间因历史问题存在龃龉,但强调“今天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需要日韩双方朝前看,而不要受过去的羁绊”。他还提出了未来美日韩三国举行联合军演的建议。美联社10日评论称,美国分别与韩国和日本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但日本和韩国之间因为日本过去殖民朝鲜半岛的历史而存在不信任,此次马伦发出构建三边军事同盟关系的呼吁,准备以在欧洲推行的“集体安全”的方式,来对朝鲜形成强硬的军事威慑。

  中美防务磋商在美谈了两天

  在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之时,第11次中美防务磋商在美国五角大楼举行,这标志着中断一年半的中美军事交流正式恢复。从当地时间9日开始,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上将与美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弗卢努瓦,共同主持了为期两天的两国防务磋商。

  据五角大楼网站11日报道,在防务磋商结束后,弗卢努瓦在记者会上介绍了此次磋商的成果。弗卢努瓦表示,双方就中美军事交流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这种关系是“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据介绍,马晓天与弗卢努瓦重点讨论了海上安全和地区性问题,其中包括朝鲜、阿富汗问题、伊朗问题以及非洲地区的安全议题。此外,双方还交换了关于此前美国防部出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和《弹道导弹防御报告》这两份重要文件的意见。“我们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尽管我不会说我们在所有议题上都达成共识,但是在充满分歧的议题上,双方进行了坦诚和富有成果的交流。”弗卢努瓦说。

  《华盛顿邮报》11日评论称,弗卢努瓦的这番评论与奥巴马政府官员最近数周来针对中国的批评明显不同。最近,美政府官员不断指责中国不愿意在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和发展浓缩铀项目上向朝鲜施加压力。而这次防务磋商的举行,也为日后中美军事高层的互访奠定基础。据中国国防部网站11日报道,美国防部长盖茨已经定于1月10日到14日对中国进行访问,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也将于明年早些时候访问美国。

  解决半岛危机需要中美合作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带来了近期相关各国的密集外交活动。除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伦访问日韩外,下周美副国务卿斯坦伯格也将前往东北亚地区展开访问。值得关注的是,美新墨西哥州州长比尔·理查德森将在12月14日启程前往朝鲜进行访问。尽管美国务院声称,理查德森此访纯属“私人访问”,但外界普遍对理查德森访朝的结果充满期待。美联社11日称,理查德森曾多次前往朝鲜访问,并在新墨西哥州接待过来访的朝鲜官员。他曾在上世纪90年代帮助释放朝鲜扣押的美国人,并在2007年前往朝鲜要求其帮助寻找朝鲜战争中死亡美国军人的遗骸。因此,理查德森的访问为未来可能的美朝对话、通过外交途径化解危机带来了一丝希望。

  此外,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12月9日对朝鲜进行了访问。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博罗达夫金9日会见到访的六方会谈日本代表团团长斋木昭隆,称有关各方必须采取共同行动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态势,借此为恢复六方会谈创造条件。朝鲜外务相朴义春12日至15日访俄,他在接受俄媒体专访时表示,韩方一系列举动以及美韩、美日间连续军演使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恶化”,但朝鲜仍然坚持六方会谈是对话平台。

  作为冷战遗存,朝韩之间的对立具有更宏大的地区安全背景。韩国《韩民族日报》评论称,尽管韩朝作为半岛紧张局势的当事者,但两国在化解局势方面并不会发挥主导作用,对局势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应当是美国和中国。中美之间如何进行合作以及展开何种合作,将决定朝鲜半岛未来的走向。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欣】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