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也不会非常轻松”,参加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2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承载了国际社会很高期望,谈判相当激烈、艰苦。相比之下,各方普遍对29日召开的坎昆会议的期待较为保守。
目前来看,即使坎昆会议为2011年南非气候大会打下基础,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并非没有压力。那么,坎昆会议可能出现的难点到底何在呢?
发达国家“三可”问题老调重弹
“三可”问题,也就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这一问题一直被发达国家拿出来当做不履行技术、资金支持的挡箭牌。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要接受“三可”,发达国家才能履行承诺,并提供支持。多次会议上,发达国家都以此为由为谈判设置障碍。
得到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行动应该接受“三可”,也就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没有异议。毕竟,发展中国家得到的资金和技术究竟做没做,做得怎么样,进行“三可”是合理的。
但是,发展中国家用自己的钱办自己家的事情,按国际规定可以不接受“三可”。过去的谈判中,有些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的行动也要接受国际的核查,这涉及主权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不能接受,尤其发展中国家自主行动不应接受核查。第二,变相地核查,发展中国家也不接受。
但是,为了使整个谈判能够往前走一步,考虑到全球的利益,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对各国自主采取的行动,在不侵犯主权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对国内的行动进行国际磋商和分析,这并不是侵入性的核查,最后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实际上在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中遇到的问题,坎昆会议当中还可能遇到。就“三可”问题发难,已成为发达国家每次气候谈判拖延进程的战术之一。
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认为,就这个问题,应该首先讨论它有一个尺度和标准,标准是“巴厘行动计划”里对核查问题作出的明确规定,就是根据公约的要求,发达国家减排的指标完成情况和提供资金技术的情况首先应该进行“三可”核查。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认为,事实上,除了率先减排外,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额外、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资金支持,在技术转让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并建立起监督、核查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国际机制。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前提下,发展中国家将采取力所能及的自主减排行动。
参与互动(0) | 【编辑:孟湘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