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奥巴马的出访对其亚洲战略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文/杜兰
11月5日,在美国中期选举刚刚结束后的第三天,奥巴马总统顶着民主党失利的巨大压力,踏上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亚洲之行。此次亚洲行为期10天,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四国。在美国声势浩大地“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的话题越炒越热,以及其国内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奥巴马的亚洲行备受瞩目,引发热议。
奥巴马首先对印度展开了为期3天半的正式访问,将印美两国关系推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奥巴马与印度总理辛格签署了百亿美元的订单,还宣布将放松对印高科技出口限制,帮助印成为核供应集团的成员,甚至明确声明支持印度入常,几乎满足了印度所有期望。印美两国似乎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但同时应看到,印美两国并不能就所有重大问题达成一致,如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体系问题,巴基斯坦也仍是两国间关系的最大障碍。此外,印度向来重视平衡外交,不愿成为美国反华的支柱。接下来俄罗斯、法国总统也将分别访印,分享其前不久抛出的1120亿美元军购大单的蛋糕。美国亦需在南亚地区维持平衡,奥巴马已承诺将于明年专程访问巴基斯坦,回国后恐怕也要考虑如何把对印度的承诺落到实处。
随后,奥巴马冒着默拉皮火山爆发的浓浓灰烟到访印尼。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G20成员国,汇集了很多美国关键利益点。奥巴马政府非常重视与印尼的关系,希望像布什政府开拓与印度关系一样开拓与印尼的关系。但今年以来奥巴马两次因国内问题推迟了对印尼的访问,对两国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苏西洛总统以不出席第二次美国-东盟峰会表达了其不满情绪。俗话说,事不过三。这次即使美国国内仍一团乱麻、印尼正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奥巴马也必须重返他的童年故乡。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尽快把美国在印尼贸易伙伴之中的排名从第三位提高到第一位。此外,奥巴马还在东南亚最大的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发表演讲,再一次向伊斯兰世界伸出橄榄枝。
奥巴马在韩国和日本的访问行程主要是参加于首尔举行的G20峰会和于横滨举行的APEC会议。在参加多边会议之余,奥巴马也试图借机表达对韩、日两国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与这两个东亚盟友的关系。
纵观此次奥巴马亚洲之行,经贸议题占据了主导地位。分析原因,一是因为奥巴马政府一直致力于扩大出口,以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转型,并将主要目标瞄准了亚太地区。奥巴马11月6日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振兴美国出口,尤其是增加对亚洲市场的出口,对于美国经济复苏意义重大。上述四国都是美国的重要市场,据悉奥巴马与印度签署的百亿美元贸易协定将为美国提供5.36万个就业岗位。二是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成绩不佳,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经济依然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民意转向,因此选举刚刚结束就出访的奥巴马需要将焦点集中在经济问题,在恢复经济、增加就业方面采取行动,向国内民众作出姿态,以缓解舆论压力。
在收获经济利益的同时,奥巴马的出访对其亚洲战略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奥巴马上台以来,极为重视亚洲,希望分享亚洲快速发展的成果,并保持和加强在亚洲的领导能力,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今年7月份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地区论坛上就南海问题发言,成为美国亚洲攻势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美在地区安全等问题的介入力度进一步加强。美国亚太战略正在逐步展开。就在奥巴马出访之前,希拉里就美亚洲政策发表演说,提出对亚洲开展“前沿部署”外交的新提法,并随后访问了越南、柬埔寨、澳大利亚等7个亚太国家。两个领导人将美国在亚洲的伙伴几乎都“看望”了一遍,宣示美与亚洲的密切关系。而且奥巴马在国内矛盾尖锐时期仍坚持出访,并且十分高调,也意在体现对亚洲的重视,使亚洲国家更加信任美国对该地区的承诺。
但另一方面,也不需过分解读奥巴马的亚洲行。
首先,此次出访中的两站是为了参加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参加的G20和APEC多边会议,而印尼行奥巴马已爽约两次,终于借此次机会成行。虽然奥巴马出访高调而密集,十分惹人眼球,但象征意义恐怕要更大一些。
其次,对于“绕道不入、围堵中国”的说法,也应有自己的思考。去年奥巴马已访问了中国,而这是第一次访问印度、印尼,而且在韩国的G20峰会上胡锦涛主席也已是第七次与奥巴马举行会晤,明年1月胡锦涛主席还将访美,奥巴马此次没有专程再来中国很正常。
再者,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出席完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之后,临时在青岛机场与王岐山副总理会晤,希拉里也在亚洲之行中专门安排在海南会见戴秉国国务委员。可见,中美两国双边关系中沟通与合作仍是主线,美国在重大议题上仍需要与中国协调。
当然,正如国际媒体所判断,美国加强与亚洲联系有利用周边国家制衡中国之意。中美正在亚洲开展博弈。中国领导人近期也密集出访周边,吴邦国委员长访问了柬埔寨、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温家宝总理也将在不久后访问印度。中国周边国家乐于看到如此情形,因为他们既可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又可从美国得利。但相信无论中美还是周边国家,都不希望看到地区局势稳定被破坏。□(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部)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晓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