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低迷和镇痛期之后,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虽然各国普遍对未来全球经济的预期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但经济却远未走出危机的阴影。作为全球经济浪潮中的个体,各国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却表现的大相径庭。
美媒:消费者信心缺失 消费热情却不减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美国议会委员会2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消费者信息指数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的趋势,更为糟糕的是,消费者对未来预期的降幅更为明显。
美国消费者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科称,由于担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和对就业市场信心不足,大多数人选择按兵不动。
而有迹象表明,消费者的悲观认知却并不一定完全反映他们在市场中的行为。每周,高盛公司和国际购物中心理事会都会发布一项消费指数数据。在最近的几周内,美国商业销售额比上月同期上涨了0.6%,而这要比去年同期增长3.8%。过去两个月,每周的销售额较去年相比上涨幅度在2.5%至4.2%之间。
文章称,美国的消费者信息调查和消费者活动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信心和预期可以作为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的参考,但却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对应关系。
有专家认为,美国是一个以私人消费为主要推动的经济体,虽然目前就业市场现状对居民消费信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高失业率问题仅是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一个滞后现象。数据显示,进入2009年4季度以来,美国居民收入、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个人消费支出这3项指标均重新步入平稳运行的趋势,美国居民的消费预期已经形成。这也直接促成了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行为间出现反差的重要原因。
英媒:让德国人掏腰包太难
而前不久前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将目光对准了欧洲大陆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该杂志刊文称,“让德国人掏腰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省区区几个欧元,德国人宁愿放弃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选择。
据统计,德国人平均将自己近13%的收入存入银行。这个比例只有一些东亚国家能够超过。
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德国政府推出了两个经济刺激计划。然而除了旧车换新车特殊补贴计划外,其他措施都没有产生多少积极的效果。现在政府打算稳定国家预算, 决定推出精简节约的计划。 这对于提高国内的私人消费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
总而言之,让德国人掏腰包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专家称,德国人将大笔钱存入银行,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老龄社会的生活,这个时代的问题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而政府试图通过大幅提高工资以提升消费水平的努力,也已尝试过多次。工资包含在企业的成本中。因此,如果工资增长得过快,企业成本加大,竞争力减弱,势必要削减就业岗位,结果可能又适得其反。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欣】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