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十九日电 题:专家建言重新考虑“不干预”政策在今日香港的地位
中新社记者 陈国华
港英政府奉行“不干预”的政策,使香港错失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机会。而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特区政府的救市举措,挽救了香港的危机。因此,应该重新考虑“不干预”政策在今日香港的地位。
这是暨南大学管理学系教授云冠平在十九日此间举行的《基本法颁布十八周年研讨会》上发表的观点。
云冠平,一九四九年从香港前往北平,考入清华大学,后入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开始了中国内地的教书生涯。香港回归后,其成为中国香港人,带过香港的博士生,也曾在香港任课。
云冠平的履历,香港、内地兼通,香港、内地兼为故乡。其经历的特殊性又为他研究香港、内地学术思想提供了全方位的视野。
他称,回归十一年,香港稳定、繁荣。CEPA、自由行、跨海大桥,使两地关系更加紧密。但人无近忧,应有远虑。
自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大陆后,香港就以服务业为主。香港服务业现状不错,前景亦可观。但与其他亚洲“三小龙”相比,产业结构明显单调。香港未来的发展,应该考虑开拓新的产业。
开拓产业,企业是主体,但在全球化时代,在后进的经济体,不能缺少政府的扶持。在东亚,先是日本,后是韩国,都曾大力扶持企业开拓产业,经济改观。即使欧、美先进市场经济国家,也都大笔补贴农业。次贷危机,欧、美政府都巨资干预。
香港在英国人管治时代,长期奉行“不干预”政策,当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面临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黄金期时,港英政府以“不干预”应对。致使今日香港,生物工程有研究,无产业,令人扼腕。
香港回归之后,有过成功的“干预”政策的范例。当年国际金融“大鳄”大举入侵,刚刚成立的特区政府,奋起迎击,使“大鳄”丢盔弃甲。总结这一胜利,当是特区政府,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就出手。
云冠平称,当代产品与产业的命运,尤其与科技息息相关。引进与研发技术,单个企业会遇到困难,更不用说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了。产品和产业如果在科技上落后,就会遭到淘汰。
这说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要开拓新的产业,困难就更大。对此政府不扶持,还有谁能施以援手。因此,云冠平呼吁,应该重新考虑“不干预”政策在今日香港的地位。
为论证其必要性,云冠平引用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观点: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云冠平称,这是二千年前的理论,对当代香港,是否可以加上一句:必要时扶持。(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