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从来就无法把握自己的政治脉搏,中英两国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角力,确定了香港在1997年之后的前途命运。当“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理念写入《基本法》,香港终于迎来一个港人自己当家的时代
本刊记者/秦轩 刘婉媛(发自香港、北京)
1979年3月24日,香港第25任总督麦理浩取道广东前往北京。这是历史上港督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关于此访的目的,坊间一时传言四起。
访问结束,麦理浩回到香港,只向公众转达了邓小平至关重要的一句话:“请香港投资者放心。”而关于与邓小平会见的具体情况和细节,麦理浩三缄其口。
日后,人们才慢慢知道,英国政府意欲借麦理浩访华之机,试探中国对香港问题的态度。而邓小平在会见麦理浩时,则主动提起中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主权问题上的立场。这场会面点燃了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火花,一场堪称世纪谈判的政治角力就此拉开帷幕。
“一国两制”锁定香港前途
在访问北京之前,麦理浩已从香港立法局、行政局议员那里感受到了讨论香港前途问题的压力。毕竟,九七的到来意味着英国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租约将到期。届时,600万香港人该如何自处?资本家的产业还算不算合法私有?老百姓买房子的按揭贷款在1997年以后如何支付?银行如何保证对客户的金融承诺在1997年以后依然有效?
从1976开始,香港行政局和立法局议员就开始讨论九七问题,并多次向港督提请关注。
到了1978年,英国政府也开始准备就香港九七前途问题与中国方面进行外交交涉。麦理浩访华前,英国人想出了一条妙计:让麦理浩提出“新界”的土地租期问题,用这个“技术问题”去试探中方的态度。
在人民大会堂的新疆厅,寒暄过后,还没等麦理浩出言试探,邓小平就直截了当地表明立场:“我知道,人们开始担心香港将来的前途和地位问题。我们历来认为,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到1997年,无论香港问题如何解决,它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说清楚一点,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间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
这是邓小平首次向英方提出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
1982年9月下旬,带着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战胜阿根廷的余威,撒切尔夫人到访北京。在她访华之前,英方就抛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不过,撒切尔夫人明白,上个世纪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并不足以保证英国继续持有香港哪怕部分地区的主权。她的策略是先和中国讨论1997年以后英国管理香港的权力。也就是说,只有中方同意将治权交给英方之后,英方才考虑就主权问题进行谈判。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