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日电 题:香港“财爷”曾俊华谈“承担”,从关怀出发建立美好社会
中新社记者 邓卓明
“承担”是不会凭空产生的,炒股票是不需要“承担”的。大家千祈不要同股票产生感情,只需要以最短时间赚取最大的利润;而“承担”,要求你对生活的地方有感情、有关怀,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更美好,愿意在工作和读书之外花时间去了解社会的事务。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先生今日应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的邀请,担任书院聚会的嘉宾讲者。是次讲座为香港中大逸夫书院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旨在扩阔同学的视野及促进不同学系师生的学术交流。
曾俊华的开场白从“中大”这个“虎穴”开始。
“每一次,当政府官员要来中文大学演讲,我们都会收到同样的‘忠告’-‘中文大学?小心点好喎’。去年特首如是,今年我也如是。”曾俊华说。“但作为特区政府一个‘专业、务实和有承担’的新班子,我找不到逃避面对同学的理由,于是就深入中大这个位于沙田山中的‘虎穴’来了。”
为什么要“小心”中大呢?曾俊华说,香港中大学生的反叛形象和爱挑战权威的个性,可以说深入民心,他自己也亲身领教过。当他出任特首办主任时,罕有地跟三位中大毕业生一起在密切的环境中工作。幸好他六七十年代曾在美国念书,在一个相当动荡的时期长大,经历过美国学潮反叛的洗礼,所以没有被这三位中大师兄难倒,他们合作很愉快。
这位香港新任“财爷”的今日演讲,讲的却是金融财政以外的题目——作为问责官员必备条件之一,他今天要讲的是对“承担”的看法。
曾俊华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跟随家人移民美国,在纽约中学毕业后,到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念建筑。
他当时身为美国的亚裔学生,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找到共鸣,认为大家同样受到主流社会不公平的对待。
曾俊华本来一直希望在美国主流社会立足生根,得到认可,过美式中产阶级的生活,实现“美国梦”。学建筑的他,毕业后并没有当建筑师,而是再去攻读教育硕士,之后加入政府教育部门。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善美国亚裔族群的处境,减少跨代贫穷。
后来他离开了波士顿教育部门,到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进修。同班有一位由香港来的、好勤力的政务官,他是第一位由香港政府派到美国大学进修的官员。有一天这人问他会否有兴趣回香港做点事。那时中国正开始改革开放,给人希望与期待。曾俊华考虑了一段时间,决定回来,并且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这二十多年的公务生涯,让曾俊华经历了香港的大转折。回归之后香港经历了一连串的大小冲击,社会涌现出不同的争辩,市民开始表达他们理想的社会蓝图,而社会精英也开始谈论香港的核心价值。过去一套共识已不可以涵盖社会多元分化的取向和利益。
另一个转变是随着政制民主化,市民的期望上升,要求问责,公共政策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要保存政务官行之有效的管治方式,必须在制度上引入职业的政治人才。他们要跟市民互动,和市民沟通,争取市民支持政府的政策。这些专业的政治人才是需要有一套价值信念作为坐标,而这些价值观不单要体现在他们所负责的政策范畴上,也要成为整个政府、整个执政团队的信念,大家亦要敢于公开捍卫这一套集体的信念。
在这些基本信念之上,还要通过不同政策的辩论,去思考和探索价值的取向。例如发展与文化保育的关系。在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居于首要地位,其他一切都要让路。到今天,香港市民在保护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育和集体回忆保存,都表达了强烈的观点,跟发展至上的取向有所冲突。
从政者需要调和矛盾,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而价值取向也会出现转变。“在今天,不论你是政治领袖,企业领袖或者是民意领袖,都已经不能够回避谈论价值观的问题,这对香港社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香港社会未来是需要有价值观、有承担、又有实践执行能力的年轻人,在不同岗位上推动香港的进步。”
曾俊华表示,香港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会在克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信念和观点。而大学生活,正是培养大家日后对社会关怀的起点,是培养对香港感情和对国家感情的起点。
承担另一方面是来自价值信念,对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怀抱着信念和目标。当信念跟热情相结合时,便会成为一种动力,驱动我们在公职上努力奋斗。我们由关怀社会出发,去思考如何克服社会上各种的难题,并且付诸实行,这便是政治人的承担。
“今天香港经济虽然一片景气,但其实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例如一些伦常悲剧、普选、环保、发展和保育的争议等,我们在政府里的,每天都很努力,但只是我们出力是不足够的。在座各位都是社会最优秀的一群,我希望大家毕业后,在追寻美好生活之余,也能把聪明才智用于解决香港、甚至是全球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曾俊华说。
“我相信在座同学中将来从政的可能不多,但即使你们从商,或者继续学术研究,或者做专业人士,都必须关怀社会,这是未来任何领域成功领袖都必需具备的品格。企业今后要讲求社会责任,专业人士要去推动社会关怀,我相信这是一个价值回归的时代。”
曾俊华最后以英国已故首相邱吉尔的一句话作为演讲结束语:“如果不是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不是为了改变这个混乱的世界,让我们逝去后,下一代可以生活得更好,活着有什么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