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六月一日电 题:回归十周年香港经济动力充沛 --访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
中新社记者 文青
“回归十年以来,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以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改变,但相对于十年前泡沬式的增长,今日香港经济向上突破的动力强劲,而且潜力和后劲充足。”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笑言,他一向都是“大好友”,香港未来经济“机”一定多于“危”。
当日的专访问安排在位于中环历山大厦三十三层的利丰集团办公室进行,从办公室可以俯瞰中环和金钟一带的金融和商业大厦,而冯国经对湾仔会展中心似乎情有独钟,特意把它选作这次访问和拍摄的现场背景,畅谈他对香港经济的愿景。
冯国经说,会展中心是他任职贸发局主席期间的心血,也是他对于回归过程中最难忘和深刻的回忆。
“当时我负责兴建会展中心新翼,限期要在三年零四个月内完成,工程包括要填海,压力真的很大。因为很多事情的限期可以延后,但会展中心作为举办回归盛典场地,工程一日都不能延后。”冯国经表示,当时全部精力都放在会展,最后工程如期完成,效果也不俗,令他感到欣慰。
冯国经早年负笈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其后又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回港后将家族生意发扬光大,利丰集团采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更成为哈佛教学的案例。冯国经现时任职机场管理局主席、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主席、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等公职,他对香港未来经济、学术发展都抱有很大期望。
“香港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百分之五点六,作为一个很大和成熟的经济体系已不错,但大家似乎仍然不满足于此,可见人们对香港经济有很大信心。此外,香港首次公开招股市场(IPO)去年达到四百多亿美元,跟伦敦、纽约并驾齐驱,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已愈益提升。”
“香港回归十年以来,最大的不同是,现时和内地以及珠三角经贸来往越来越繁密,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空运中心,每年客运量达到四千五百万人次,较启用初期的三千万人次,大大增加。”冯国经形容,香港作为中介人角色,过去只做“单程客”,将外面客源引入内地,但随着内地积极“走出去”,现时己演变成做“双程客”生意,其市场规模是以两倍甚至四倍跃升。
“现时企业都强调供应键管理,将生产过程分开不同阶段,每段在不同地区、不同工厂处理,再配合资讯科技和物流,将生产连结一起,香港可以利用其地理优势,发展成为世界供应键控制中心,扮演全球贸易发展新模式的领先者角色。”
“香港厂商过去主要以珠三角作为基地,现时是否有西进之势?”对于记者这个问题,冯国经娴熟于胸,由于长年关注泛珠三角发展,自然有其独到见解,他向记者笑言,这个题目他谈两小时也可以。
冯国经形容,香港和泛珠三角以至其他地区和城市,都是一个同心圈的关系,香港作为和不同圆圈的中间点,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故此香港和深圳关系应该最为密切,然后再延伸至广东省、珠三角、泛珠三角以至内地其他省份。
“泛珠三角总人口达五亿,经济总量达到九千亿美元,经济实力相当于东盟十个国家,随着中国西部开发,西部发展空间庞大,而香港应扮演将西部货源引领出海的角色。”冯国经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尤关重要,这不单是涉及珠三角西岸利益,也关乎中国西部的长远发展。
随着香港经济转型,工业纷纷北移,香港未来发展定位成为重要的议题。冯国经清晰地指出,发展服务业是香港未来经济出路,此外,香港对内地服务业发展也会有很大促进作用。
“很多人认为CEPA没有什么作用,其实是未看通CEPA带来的好处,香港现时九成行业是服务业,很多是企业对企业服务,日后应加强发展零售业务,而内地目前第三产业占了三成六,香港有使命帮助内地经济产业转型,令内地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冯国经以利丰集团为例,指利丰是第一家香港公司申请CEPA牌照,以独资公司在内地进行分销工作,成功建立了分销网络,未来除了在内地加强采购,也会发展零售和分销业务。
冯国经除了善于经商之道,学者出身的他,也时常心繋香港学术的发展。他认为,香港的大学可以发展成为区内人才培训中心,除了训练本地人才,香港也可以成为全国以至亚洲区的培训中心,他以香港大学为例,其独特优势是采取英语教学,现时香港大学有四成是海外教授,他认为随着亚洲经济崛起,香港大学假以时日,其学术地位不难攀升至世界前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