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八日,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香港廉政公署人员使用的枪械设备。今年是廉政公署成立三十五周年,为了加深香港市民对反贪工作的认识,廉署将在本月举办两个开放日,让市民参观廉政公署大楼的部分设施。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二月八日,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香港廉政公署的录影会面室。今年是廉政公署成立三十五周年,为了加深香港市民对反贪工作的认识,廉署将在本月举办两个开放日,让市民参观廉政公署大楼的部分设施。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中新社香港二月八日电 题:香港廉政公署探秘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成立已三十五年的香港廉政公署,除了威严、公正之外,也多少给外人以神秘的感觉。记者有机会踏入廉署总部,一探其中乾坤,感触香港廉政文化。
现在的廉署总部大楼于二零零七年年底启用,位于香港北角渣华道,可俯瞰维港及南岸的东区走廊。二十五层高的大楼饰以寓意“高度透明”的玻璃幕外墙,内里则设施先进、规划齐整。种种细致设计,既保护证人安全,亦保证嫌犯权益,更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有效执法。
硬件过硬 不轻易亮出“家伙”
列队证人室常常出现在影视剧中。证人可在单面反光玻璃后,从对面齐齐站好的数人之中指认出谁是真正的嫌疑人。廉署早从一九八九年就在香港的执法机构中率先使用单面反光玻璃技术协查案件,以保护证人身份。鲜为人知的是,参与扮演假嫌疑人的,是专门找来的演员。
廉署也是香港首个使用录影会见的执法机构。不足十平米的录影会面室略显狭小,但设施完备,布置精心。會面室内放置有特别设计的“三角台”。嫌疑人、其律師及兩位廉署職員均有固定座位;室内有不同的摄像镜头分别对着嫌疑人以及全景,会面过程全程录音录像;墙角挂有凸面反光镜,可让镜头反拍到摄像机所在面的情况;墙壁上并有液晶屏显示时间、温度,以防各类节外生枝的口实之虞。
作为执法部门,枪械设备自然不能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初使用的史密夫威逊军警十型左轮手枪,到略为轻便的曲特侦探型左轮手枪,又到九十年代的史密夫威逊军警十三型左轮手枪,再到二零零五年至今配用的奥地利葛拉克十九半自动手枪,廉署执法人员配枪的性能逐步提升。廉署还配备有美制充电式液压多用途工具,可切割、可拖拽,可挤压,单手可提起,用起来却力大无穷。同样美制的破门锤,重约十六公斤,提起来用力一甩,可产生近九公吨的撞击力。
不过,廉署人员并不轻易动刀动枪。一般在有行动任务需要时,受过枪支训练的人员才会被调到调查组中协助工作。
战功显赫 着力打造诚信反贪文化
廉署大楼内的展览厅,仿若“时光隧道”,展示廉署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亦再现三十五年来的累累战功。
这里的实物罪证、沙盘模型、画板视频等,详细介绍了若干大案要案,诸如,廉署成立后接手的首个案子——港英政府总警司葛柏贪污案,涉及最多执法人员的七十年代油麻地果栏贪污案,廉署耗时十七年调查揭穿的佳宁集团贪污诈骗案,以及九十年代发生的警长升级试题泄漏案、居屋楼宇“短桩”案等。
但廉署并不沉醉于辉煌历史,而是更多强调着眼未来,推动打造诚信社会。香港由上世纪七十年代貪污肆虐的景况,演变為如今被誉为“国际反贪典范之都”,这与廉署的铁拳反贪分不开,也与港府和香港社会坚持及推崇廉政信念分不开。
廉署始终坚持“调查、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打击贪污的策略,更努力在社会各阶层建立稳固的支持网络。据介绍,自一九七四年以来,廉署防止贪污处已为各个政府部门、公营及其他机构完成三千一百份审查报告。调查也显示,现在绝大多数香港市民对贪污的态度是“绝不容忍”。
廉署人士向我们介绍,随着国际经济及社会联系越来越频密,反贪的国际及跨境合作亦不断增加。廉署已与多个海外执法机构建立起全球合作网络。同时,廉署与中国内地在执法方面的合作与资讯交流也不断加强,通过防贪、教育及培训等合作推广诚信文化。目前有逾一千二百名职员的廉署,也将继续招聘廉政主任等职位,推进反贪及廉政教育。
廉署不仅将会继续通过传媒、印刷品、网站向青少年、商界等推广反贪、诚信理念,更将在二月十五日——廉署三十五岁生日之际,以及二十二日,举办市民开放日,通过展品、互动游戏等,让民众与廉署职员“亲密接触”,更多了解反贪制度。廉署社区关系处首席教育及宣传主任苏张丽影女士强调:“反贪腐,最终要靠的,是广大的市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