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一月十日电 题:梨园之后让京剧走上街头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一月十四日至二月十七日,在熙来攘往的香港铜锣湾,一批古今京饰珍品--古戏服、京剧饰品、彩绘磁盘、彩绘时装,将亮相世贸中心大堂内,诉説京剧文化的传承,以及脱胎于传统的流行。
生于京剧世家的台湾艺术青年李志希、李志奇双胞兄弟,其父辈为海峡两岸赫赫有名的京剧名角。兄弟俩这次将李家四代的京剧传承和创意作品,透过名为《京饰奇缘》展览介绍给香港大众。
这对影星双胞兄弟,为纪念辞世的父亲——两岸著名京剧演员李环春先生,三年前开始了一段“京饰之旅”——三年来,他们从海峡两岸搜罗了京剧老戏服、头饰、绣片、补子等稀世珍藏,希望通过这些有历史意义的老戏服及京剧饰品,让更多人了解京剧,体会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此次展出的老戏服,都有五十年至七十年的历史。这些历经风霜的戏服,都是前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
从爷爷李永利开始,李家就跟京剧结缘,兄弟五人以“李门本派”而闻名京剧界。大伯李万春〈京剧界的首席武生〉、二伯李桐春〈台湾京剧界扮演红生关羽的翘楚〉、三伯李庆春(文武净丑)、父亲李环春〈台湾京剧界著名武生与教席〉……每一位都是梨园中响当当的名角。
展览中,有一件白丝绒彩绣箭衣,约制成于一九五零年,为李氏兄弟伯父——著名京剧大师李万春先生所首创,是京剧史上第一件棉绒戏服。
李氏兄弟在今日的传媒预览介绍说,当时戏衣面料都以绫罗绸缎为主,李万春先生大胆建议采用棉绒布,增加戏服的质感与重量。此后,京剧演员纷纷仿效以棉绒作戏服,成为潮流。
同样的精神,也影响了兄弟倆投身文化创意产业。
从纪念父亲的心意出发,兄弟俩渐渐把京剧元素拿来作为流行服饰的一部分,进行创作。他们创建公司“希世奇品”,希望能将戏曲元素与工艺结合、创新,设计贴近大众生活的饰品和用品,让传统艺术另辟舞台,甚至绽放光芒。
天生就拥有一双巧手的弟弟李志奇,从零五年开始,忙于上各种补习班学画画。向国画功底深厚的母亲请教构图布局,又辗转找到高龄的京剧老师傅细心研究脸谱,每天花大量时间潜心专业,渐渐当起了设计师。
“不仅仅是京剧,世界的传统文化都面临消失的问题。最大的难度,如何吸引年轻人,让两岸的京剧文化得到传承。同时,我们还要吸引外国人,把中国国粹介绍给西方。”担任策划和统筹的哥哥李志希说。
李志奇将旦角头上的凤尾头饰,镶入富现代感的水钻,系上中国结及流穗,让京剧古老饰物如同凤凰重生,变成一条高雅又线条优美的项链。
他用传统京剧脸谱和古老戏服图腾,以手绘将它们活化变成现代磁盘图案,变成既美观又实用的彩绘磁盘。还从古戏服取下老绣片,经过重新整理,设计裱框后,制成别具一格的“装置艺术”。
半边脸是骷髅骨,半边脸是京剧脸谱,头骨戴着听音乐的耳机。中西、古今,体现在一条牛仔裤上。
“总是把太阳眼镜挂在衣领上,衣服容易变形。”李志奇灵机一动,在一件普通的T恤衫上,绘上了美猴王孙悟空的京剧花脸,并设计了一个挂眼镜的位置。”
李氏兄弟以这种现代创意手法,让传统艺术活于日常生活中——将古典头饰加入时尚设计、将戏曲元素移植磁盘、牛仔裤、T恤衫、以马克杯上,为京剧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生命。
哥哥李志希说:“我们希望京剧走下舞台,穿在身上,戴在头上,流行在街头,成为时尚。”
今日的预展,知名演员狄龙也到到场支持。他称赞道,这两兄弟很有创意,对生命执着,对艺术尊敬,值得支持。
据了解,此展去年八月在台北首展,突破万人参观记录,其创意展品更曾于伦敦展出而震动欧洲时装界及艺术界。(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