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一日电 题、各方支援 香港天水围从“悲情”走向温情
中新社记者 晓萍
“如果连梦都不能快乐下去 望向天水围的眼睛呵 请投去鲜花般的祈祷 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朵 因为天水围拒绝悲情...” 这是香港一位诗人写下的天水围诗篇。
今日,香港市民都知道新界有一个天水围,但可惜天水围这个“知名度”却是以血泪和生命代价换取回来的;接二连三的家庭伦常惨剧令该区成了社会关注焦点所在,有些传媒更将之称为“悲情市镇”。而近日的天水围正重燃希望,商机处处,从“悲情”走向温情,因着港人的同情心和香港社会的公义。
天水围地处偏远,人口密集,就业不足,引发连串家庭伦理问题,社会高度关注。该区内二十五万人口,半数为新移民,住公屋、领综援、低收入,难题明显较其它地区突出。
经传媒广泛报道及特区政府率先行动后,近日天水围的处境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各方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表示愿意以各种途径协助该区居民走出贫困,驱除“悲情”。
本月初,马会宣布在该区开设全港第四家电话投注中心,提供二千五百个职位;日前,电子玩具展参展商到该区举行招聘会,提供三十五元时薪及午膳和班车接送,吸引一千多人到场;十日,更有民建联组织的商界高层考察团到访,商务及经济局局长马时亨同行;后日,劳工处将与香港餐饮联业协会联合在在天水围举办招聘会,提供逾七百个职位空缺。
天水围由悲情走向温情,说明了香港社会的人间有情,只要一方有难,各方就会伸出援手。目前,就天水围未来的发展,各界人士已经提出了不少方案,让人鼓舞。
社会人士看到,事实是,天水围的客观条件其实并不“悲情”,它可以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市镇;从人口结构上讲,天水围是全港最年轻的社区,区内人口百分之三十五在十七岁以下;从家庭结构讲,区内新移民家庭占了大多数,而新移民家庭本应具有更强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有拼搏精神;从社区环境上看,天水围的环境比不少市区闹区优胜,著名的湿地公园与天水围也近在咫尺。如果有好的规划、好的交通、好的配套,天水围绝对是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在香港特区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努力下,天水围正冲开围城,走出新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