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5日电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回归十年,繁华不改,但一些新元素却悄悄地注入了香港人的生活。
回归后香港的公众假期之丰富,可谓得天独厚。基于历史原因,东西文化交汇的香港在回归后的法定节假日设置方面更加强调人性化。以法定假日在内的香港公众假期,每年有十七天,其中包括农历新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中国五大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有复活节、圣诞节等香港市民已经逐渐适应的西方传统节日。回归前的英女皇寿辰和香港重光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是五一劳动节、佛诞和香港回归日和国庆。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被列为香港公众假期。凡是信佛的人,都有机会到各大寺院礼佛、诵经、参禅、吃斋、念佛,参加庆祝佛诞沐浴太子仪式──过去只有少数人有条件去参加这类佛事活动,因为没有公众假期的缘故。
据了解,佛诞被列为公众假期来之不易,特区政府成立之后,在一九九九年才通过立法会程序,正式列作“公众假期”。为此着力争取的香港佛联会会长觉光大师说:“佛诞假日不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佛陀,也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宗教平等的具体表现。”
香港回归后,中小学校除了定期升国旗外,还在日常教学中渗入普通话教学、国情活动、内地交流团等项目,“我是中国人”的观念渐渐植根在新一代的心中。而电视或电台也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背景音乐,播放《心系家国》宣传短片。
在湾仔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外的金紫荆广场升旗仪式,也是香港人生活中的新元素。自回归后,每天早上均由香港警务处主持升旗仪式,此活动已成为旅客的观光重点。由二零零二年一月开始,于每月一日举行“加强内容升旗礼”,庄严肃穆又具历史意义的典礼。
每天早上七点五十分〈除每月一日外〉,升旗仪式正式开始。由五名身穿制服的警员负责主持升旗仪式,现场播放国歌。而“加强内容升旗礼”则从每月一日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开始,由十五名身穿礼服的警员主持升旗礼,包括十名配备长枪的护卫;警察乐队同场演奏国歌及背景音乐,警察风笛队亦会于仪式后进行十分钟表演。
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进驻香港以来,驻港部队每年都举行“军营开放日”活动,迄今已十四次开放军营,共吸引约二十六万名市民进入军营参观,受到香港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多次开放日都有市民通宵排队轮候领取门票。这一活动既展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风采,又增进了香港各界对驻军的了解和信任,渐渐成为香港市民一个特别的嘉年华。
“一触即过”的电子收费系统“八达通”卡在一九九七年后推出,让乘客一卡在手,即可乘坐东铁、轻铁、地铁、九巴、城巴和天星小轮六种交通工具,免却准备辅币的麻烦;后来的服务领域逐渐扩大至停车、零售、自助服务、学校、康乐设施以及保安系统,使繁忙的香港人无论在交通、饮食或购物方面,付款都变得轻松自如。截至二零零五年初,九成五香港人拥有八达通卡,而全港流通的八达通卡更超过一千二百万张。
洋紫荆的新硬币也在回归后出现。香港主权移交之前,市面流通硬币(一毫、两毫、五毫、一元、二元、五元)上铸有英女皇头像,有一段时间成为收藏对象。由一九九三年开始,政府逐渐回收旧硬币,用背面铸有香港市花洋紫荆的新硬币替代,又推出俗称“金银闰”的十元硬币(只在一九九四年及一九九五年发行)。但英女皇头硬币仍然属合法货币,与新硬币同时流通。(米璐、黎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