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九月十六日电 题:在铜锣湾遇到马来“莎巴”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沙巴(Sabah),在马来语中意为安全的港湾,它位于马来西亚婆罗洲北部,是一个让人“慢点、慢点 、再慢点”享受生活的地方。
凡是,去过沙巴的人,对它海天一色天堂美景、浸润热带香料的美食,都会难以忘怀。
笔者曾在世纪交接的时刻,与一班老友摆渡到沙巴海中央的小岛,在茂密热带巨榕浓阴下的沙滩上,享受露天热带海鲜自助:盘大鲜红海蟹、甘甜鲜嫩海虾 、香草浸小乳羊、烤得脆蹦蹦的菠萝 、外焦内糯的芭蕉。
最难忘,在一口架在树下的大铁锅里,用碗口粗的大铁勺,打捞马来独特香料熬煮的“肉骨茶”……
在喧闹香港,这样的感觉,原本只是一个回忆。
因而,当朋友带笔者在铜锣湾,走进一个名为“莎巴”的马来西亚餐厅,看墙上张贴的天堂岛,遇热情美貌女店东,那遥远的感觉飕地一声回来了。而“莎巴”的正宗马来西亚料理,更是把这感觉敲实在味蕾之中了。
女店东,名叫林影,一个出生在香港的中菲混血儿。她喜欢四处周游,会讲三、 四种语言,曾拜台湾师傅学配音,因而一口国语软而糯。林温婉热情,很有女人味,不少食客因此喜欢上“莎巴”。
当然,餐厅一定是要靠口味揽客的。这个敢于叫做“莎巴”的餐厅,不想做普通的东南亚餐厅,不想成为烂了街的“咖哩屋”,她的梦想是做出“地道的马来西亚口味-─大排档里才有的”,目标是能够得到马来西亚人的认同。
定出这个理想的,是林影的合伙人唐先生。这位唐先生望去斯文又精明,他的第一个餐厅在兰桂坊,是与人合伙开的东南亚餐厅,不过就是那种越南菜 、泰国菜 、马来菜、印度咖哩都有点的混合餐厅。因为股东不愿下本钱在食材 、调料上,多是在本港“搞定”,因而煮出来的料理并不正宗,这点很让自诩“完美主义者”的唐先生不爽。
二00二年,就在唐苦恼之时,认识了来自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大厨阿财。阿财十岁起就在最有马来风味的大排档,随舅舅学手艺练“童子功”,红案 、白案一样样过关,养成的美食“品位”就是只求地道,不计成本。不过,在港为厨的阿财,其时遇到了与唐先生一样的苦恼。
于是,俩人一拍二合,找了美女林影做搭档,在湾仔开出了“莎巴”母店。“把餐厅名字叫做‘莎巴’,就是想圆梦──地道马来西亚料理梦,不计成本”,唐先生轻声告诉记者。
靓仔阿财则说:“马来美食,古灵精怪,最特别之处是用千奇百怪热带香料入馔,以香取胜。”
记者专心地品尝着“莎巴”的地道:清香鲜辣的招牌巴东牛肉 、 酸辣甘甜的娘惹仓鱼 、 馥郁回味的肉骨茶 、 混着干虾香的通菜 、松软的印度薄饼……
之后阿财端出了一托盘他的“法宝”:“这可是从来不示人的,我们每周从吉隆坡专门请人采购新鲜香料,空运来港。”
这盘香料,改变了笔者的一个错误观念:总以为马来菜的香,来自各种香料粉,这下才知道原来正宗的马来香,来自一款款新鲜的香草 、甘果,绝不是粉粉末末那么简单。
最好看的姜花花蕾,粉粉地窈窕着,阿财说:只有花蕾才可入馔,花开了,香气就不再,她就是巴东里的那股“清香”。最浓郁的是专为LAKSA加入酸甜的亚参片;当然少不了热带处处可见的小酸橘。
这一餐的高潮,来自印度师傅的拉茶表演:两只硕大的不锈钢广口杯,在年轻健硕师傅的手中翻飞,他如同酒吧里的调酒师。杯中的红茶和炼奶,在翻飞中撞击着,泡沫渐渐高起:倾到杯中,半杯泡沫半杯茶,这就是拉茶的最高境界,它被称为东方的“卡布其诺”。掌声,为了这杯茶,响起。
获得掌声的师傅,一转眼送来一个状似厨师帽的印度烤饼,薄薄的淋着练乳,立在盘中,脆脆地香。“这道餐,不在餐牌上,师傅轻易也不做,他只做给喜欢的人”,美女店东说。
“莎巴”,你教人如何不喜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