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香港荃湾白田坝街45号公路上,一栋灰白色的工业建筑坐落在居民区中,这里是年轻人的打卡胜地,也是不少市民周末遛狗的好去处。这个受青年人喜爱的文创中心,见证了70多年来香港制造业的跌宕起伏。
【解说】南丰纱厂成立于1954年,时值香港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年代。作为香港纺纱生产商龙头,南丰纱厂以其每年极高的生产量而得名,高峰时期年产3000万磅棉纱,产量一度高居香港业界前列。
【同期】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策展人 王慰慰
(南丰纱厂)它是1954年的时候,由陈廷骅博士在香港建立的,他也是从上海迁到香港。之后随着80年代开始,慢慢地很多纺织厂就开始北迁,一直到2008年之后就慢慢地南丰纺织就不再从事纺织的生产。但是到了2014年的时候,也就是陈博士的孙女张添琳女士,她在重新回顾家族的一些材料跟档案的时候,就发现了南丰纱厂的老照片,她也希望能够将南丰纱厂原本的一些产业的文化,还有尤其是一种制造业的精神能够留在香港,也能够留给香港的年轻人。
【解说】上世纪80年代,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加之香港地租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不少工厂相继迁回内地,南丰纱厂也由2008年起开始闲置。2014年,南丰纱厂开启“活化”工程,旨在将历史建筑通过维修和翻新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地再利用,同时引入与民生需求相契合的项目,为南丰纱厂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不断地焕发生机与活力。
【同期】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策展人 王慰慰
整个空间的一个非常良好的运用,它一方面把老的纱厂的建筑保留了下来,但同时可能如果你们在空间里面走过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他加了新的玻璃的走廊,去把建筑楼层结合了起来,所以来访的周围的民众就可以一体式地去感受这个空间,然后也会发现我们的大堂的空间,它有非常挑高的这样的一个落地的玻璃,还有天窗,所以就把原本的这种可能大家印象中很沉闷的厂房空间完全打开,这样的一个空间也更亲和民众,让这个空间变得有点像民众的一个集会休闲,跟家人一起出来游玩的这样一个空间。
【解说】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第二产业迈向第三产业,南丰纱厂的演变历程也影射出香港的发展脉络。
【同期】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策展人 王慰慰
我的印象当中香港一直是属于非常开放,又非常国际化,全世界各地的商品或者是出版物等等,其实都可以非常灵活地在香港找到,可以在香港流通,所以我从来不相信香港是文化沙漠,我一直认为其实只是大家快速地忘记了,因为香港的速度非常快,生活速度节奏都非常快。
【解说】“纺织”作为朴素而重要的物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行走于纺织文化艺术馆中,可以看见不少纺织艺术品。在王慰慰看来,艺术不应被束之高阁,相反,它更应体现在普通民众的创作之中。
【同期】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策展人 王慰慰
我们也是站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上,艺术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仅仅是少数人可以观赏的一个东西,其实我们不要小看我们身边的观众,我们不要小看身边的社群里面的老人孩子,其实他们都有很多的想象力,然后他们对生活也有非常高明,非常幽默感。我们经常会讲到的智慧在民间,像很多这样的人,所以其实让他们融合进来,其实是为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解说】回归25年来,香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丰纱厂也在香港的产业转型中不断创新,将文化艺术融进纱厂的历史故事中、融进市民的生活里。
罗嗣昱 范思忆 罗芊芊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