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历史名人的澳门足迹:强国梦开始的地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探访历史名人的澳门足迹:强国梦开始的地方
2009年12月09日 0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澳门十二月八日电 题:强国梦开始的地方——探访历史名人的澳门足迹

  中新社记者 路梅

  澳门,有人称她“东方蒙地卡罗”、“中国的拉斯维加斯”。灯红酒绿的繁华霓虹背后,除了部分过客们一夜暴富的发财梦,这座城市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更多的是中国由封闭到开放、由封建社会到民主社会的进程中,仁人志士们救国图强梦想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澳门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对外贸易港口。早在十五世纪末,澳门就成为葡萄牙人开拓中国和邻近国家贸易的主要根据地。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澳门而越发兴旺发达起来。天主教传教士纷纷东来,使澳门成为近代东西方文化宗教的第一个交流点。

  澳门的历史中写着近代中国的屈辱。普济禅院的后花园里,一张极其普通的石桌和四条石凳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更显斑驳。一八四四年,清政府和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就在此桌签署。

  内忧外患的年代里,中国人救国图强的梦想也在萌发。从普济禅院向澳门半岛西南方向走几公里,来到亚婆井前地,就能看到一幢融合岭南风格与古典葡式风格的古雅大宅,几乎占去了整条巷子的长度。这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实业家郑观应居住的郑家大屋。

  遥忆当年,郑观应曾赋诗一首描述祖屋门前的美丽风景:“三面云山一面楼,帆樯出没绕青洲。侬家正住莲花地,倒泻波光接斗牛。”而今的小巷却已是高楼林立,大屋铁门紧闭、锈迹斑斑。一位土生葡人门卫用磕磕绊绊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正在修缮,不能参观。

  一位路过的当地居民说,这座空荡的大宅长期无人照顾,直到二00一年澳门特区政府才接管了此珍贵的文化遗产,并拨巨资于二00五年开始修缮,要对外开放恐怕尚需时日。

  《望厦条约》签订后四十多年,郑观应在此闭门读书,酝酿并写就了一部长达三十万言的巨著——《盛世危言》,唤醒千百万仁人志士,更深深影响数代伟人──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写下光辉一页。

  其间,郑观应同孙中山有过颇为密切的交往,两人常在大屋内议论时政。孙中山的《农功》及《上李鸿章书》被收入《盛世危言》当中。

  澳门被誉为孙中山的第二故乡。孙中山是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在镜湖医院行医“不满三月,声名鹊起”,他一面行医,一面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救国上。在现在的水坑尾巷十四号的杨鹤龄故宅,他常与尤烈、杨鹤龄、陈少白等留学精英议论时事;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抨击时政的文章,为革命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准备。此后,他也常在澳门开展革命活动。

  今天,在澳门可以找到三处孙中山全身铜像,一尊位于文第士街一号的故居院内,这里已于一九五八年辟为“澳门国父纪念馆”;一尊位于镜湖医院门前,每年澳门人士纪念孙中山诞辰时,都会向这尊铜像献花;还有一尊位于澳门最大的公园——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内。

  为纪念孙中山,澳门半岛东南部的一条马路被命名为“孙逸仙大马路”,与之相交的另一条“冼星海大马路”,则寄托了澳门人对这位用激昂旋律鼓舞中国革命,为世界奏响《黄河大合唱》的伟大的人民音乐家的怀念。虽然冼星海只在澳门度过了七岁童年,但澳门人从没有忘记他,不仅常常举办纪念音乐会,政府还在路边公园里建起了冼星海的半身铜像供后人瞻仰。

  位于贾伯乐提督街的一幢二层小楼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叶挺将军的故居,广州起义之后,他为躲避国民党的通缉居住于此,在一九三七年才迁至上海。这成为叶挺坎坷人生中最安定的一段日子,他先后有六个子女出生在这里。

  如今,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澳门国父纪念馆”成为了人们了解两岸的一扇窗口;叶挺故居旁,幼儿园孩子们的嬉戏声不断传来。新中国已满六十华诞,澳门也回归祖国整十载,转眼已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新起点。(完)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