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从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灾区救出的地震灾民被安置在九洲体育馆救助站救助,高峰期该救助站曾有三万余名灾民聚集。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
5月15日,从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灾区救出的地震灾民被安置在九洲体育馆救助站救助,高峰期该救助站曾有三万余名灾民聚集。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
中新网5月16日电 《澳门日报》5月16日发表题为《国际赞救灾 中国更自信》的社论说,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洗礼的中国,国力比前大为增强,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明、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四川地震,以快速反应与有效的救灾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新的风貌。
社论摘录如下: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对中国来说是个严峻挑战,正在考验中国人民的救灾意志,也考验中国政府的应变指挥能力。这几天,中国灾区的灾情和救灾的震撼场景,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世人的目光下,一场全国总动员的大规模抗震救灾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最突出的赞点在中国政府的迅速行动。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政府对汶川大地震作出的迅速反应值得称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总理温家宝几小时内就赶赴灾区。就连素来对华不友好的美国《华盛顿时报》也不由感叹:“中国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该报特别报道了总理温家宝辗转于四川各灾区视察灾情和指挥救灾的消息,包括看望灾民和安慰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的孩子们的情景;赞扬中国快速调动数以万计军队开入灾区的应变能力。中国领导人那种不避劳累、爱民如子的真情显然感动了美国的记者。
好评还来自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驻北京的工作人员,弗朗西斯•马库斯说:“我们感觉到面对这次大规模的地震,中国政府以有效和坚决的方式作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反应。”救助儿童会的中国项目负责人温德姆•詹姆斯说:“在这种时候,中国能以不寻常的速度采取行动。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政府能像中国那样集中资源和注意力。”
这次地震,中国政府让媒体全面深入报道地震灾害的透明做法,不但满足了国人的知情权,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赞赏。中国领导层采取的坦诚的应对方式,被视为应对大型灾难的态度的转变。这种看法来自与三十二年前中国政府对河北唐山大地震处理方式的对比。韩联社指出,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中国对媒体报道实行管制,直到三年后才公开死伤者人数。相比之下,此次地震后中国政府的做法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中国最高领导层意识到,在发生大型灾难时不应一味遮掩,只有如实公开事实才是解决问题的快捷方式。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与唐山大地震不同,中国政府没有试图掩盖灾难的规模。领导层已从以往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许多人还记得,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在清一色的官方媒体中,遭灾百姓家破人亡的哀伤场面难以看到,而多数是歌颂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这是想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人们的斗志,但却隐瞒了地震的真实情况,而隐瞒灾情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拒绝国际社会提供救灾援助,因而影响了救灾和重建。而这都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恶果。这种愚昧的做法今天再也看不到了。
外国传媒注意到,中国国家媒体对地震进行二十四小时报道,“全面展现了这场中国二十几年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恐怖景象。”电视台几乎是在不间断地报道形势发展。这样做并未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相反更激发起国人和海外华人对灾区人民同情和援助之心,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同赴国难,共度时艰。从内地到港澳台到全球,一个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救灾行动席卷华人社会,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
与此同时,中国也打开国门,让外国媒体到灾区采访,接受国际援助,各国的救灾物资和人员正有序的赴运中国。
韩国媒体说得好,“如果说中国应对大型灾难方式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那就是继承了‘上级领导,发动群众’式的救灾工作传统。”这确实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洗礼的中国,国力比前大为增强,正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明、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四川地震,以快速反应与有效的救灾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新的风貌。正如美国《拉斯韦加斯太阳报》一篇文章所说,“这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中国政府能够经受住可能在今年八月的奥运会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其意义超出救灾本身。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