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0日电 最近以来,西方媒体不断对“中国制造”发难,今年四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刊载文章,称中国有害食品危及全球,之后,西方媒体开始争相刊载类似的消息。最新一期的香港《紫荆》月刊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从食品、日用品到玩具,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制造”由各国人民喜爱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变成“危险”或者“死亡”的代名词,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次“中国制造”风波无非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文章同时指出,“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
“中国制造”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
文章表示,“中国制造”的崛起,是世界经济崛起的一部分。二○○一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在继续保持快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市场化程度、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华盛顿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四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它在将二○○七和二○○八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上调0.3个百分点的同时,亦指出中国经济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15%),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接近1/3,远远超过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的贡献。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不论是在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在进出口中,制造业及制造产品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大一部分是制造业提供的。
“中国制造”为西方企业带来巨额利润
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发达经济体产生了内在的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令不少企业步履维艰,而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热情、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资源,为这些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双赢机遇,焕发了它们的第二春,同时也成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纽带。
在中国制造的进出口中,50%以上是加工贸易,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它们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不仅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外资企业,可以说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制造就是世界制造。
文章指出, “中国制造”不仅为西方企业创造了第二个春天,而且为西方社会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零零六年底,美国在华投资设立企业五万多个,实际投资超过54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设立企业1,100多家,通过各种方式投资约3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美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年均增速达24%,是美全球出口年均增幅的三倍。美新闻媒体也指出,过去十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这些数据雄辩地表明,中国制造已成为带动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美经贸合作是一个互利双赢的过程。
“中国制造”有助克服全球贫困问题
“中国制造”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克服全球范围内的贫困、环境等棘手问题。首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纳入市场体系、提高其收入、解决其贫困问题,创造了条件。其次,“中国制造”的发展,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和进口需求、拓展相关经济体的产业链、提供技术援助和适用机械等,推动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中国制造的摩托车特别适合东南亚的消费者、中国生产的农用机械和基建设备非常适合非洲国家的生产条件,中国制造已成为这些经济体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重要因素。
建设性对话方为解决贸易磨擦良方
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竞争规则,向来都是由发达经济体制订的。 多年来,欧美发达经济体主导下的世界经济,不仅没有解决世界贫困问题,亦维持了几百年的南北分化格局:富国更富、穷国仍穷。但是, 中国制造推动下的各经济体良性互动的世界经济发展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发达经济体“一统天下”的格局。它也顺应了世界经济走向多极、欠发达经济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客观需求。
文章表示,然而,发达经济体的某些利益集团却不愿意看到这种改变,采取的手段甚至谈不上光明正大: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九十年代初发出了“数据造假”的质疑;当中国的持续经济增长戳破了这种谎言,他们又提出了中国“威胁论”。
文章表示,不论是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中美贸易中的其它磨擦,建设性的对话和负责任的态度,都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英国二○○七年八/九月号的《今日世界》,发表了克里•布朗的文章,他在文中的看法代表了欧美多数民众的看法:“今年和明年不仅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做对了,我们将拥有一个可以与之合作,从中获益的中国。如果我们做错了,后果难以预料。到时候,我们可能不仅仅是失去了中国,我们很可能会失去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