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4日电 连日来,太湖蓝藻爆发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无锡自来水发臭,难以饮用,《澳门日报》发表社论质问,太湖的美还能延续下去吗?并指出太湖的水质变坏给人们再次敲响环保警钟。
社论表示,其实,近年来,每到夏天蓝藻都有不同程度的爆发。当地居民说:“这次闹大了,大家才关注。是太湖给人们一点‘颜色’看看。”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太湖水还绝少污染,但到九十年代,夏季藻类孳生所引发的恶臭已很常见,被当地人调侃为“臭美”。
曾让人们引以为傲的苏南乡镇企业繁荣、沪上腾飞和浙江临湖地区民营经济的原始积累,成为太湖污染的源头。但更为严重的是,太湖蓝藻爆发只是全国水污染形势严峻的缩影。据二○○六年国家环保总局调查,全国七大水系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一到三类水质占百分之四十一,四到五类占百分之三十二,劣五类水质为百分之二十七。 除珠江、长江干流水质较好外,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更不乐观,在二○○五年监测的二十八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二类水质的湖(库)只有两个,仅占百分之七;三类水质的湖(库)六个,占百分之二十一;四类水质的湖(库)三个,占百分之十一;五类水质的湖(库)五个,占百分之十八;劣五类水质湖(库)高达十二个,占百分之四十三,其中太湖、滇池和巢湖水质均为劣五类,主要污染指针为总氮和总磷,它们是导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
社论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污染物的不断累积以及污染治理的相对迟滞,水环境污染破坏效应集中发酵已从可能变为现实,给居民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表明,中国的环境保护已处于非常急危和关键阶段,只有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污染的蔓延,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只有保护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各级官员的自觉行动,才有可能遏制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