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五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立法会大楼会议厅向立法会提交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度财政预算案。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2月25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读新年度财政预算案,让人很是感慨:预算案文本非常详细,总共七大本大16开黄色封面的“大书”。最薄一本是《政府财政预算案拨款条例草案言辞》共42页。而分量最足的三本预算账本达1150多页,记者粗略估算,七本预算案总量加起来近20斤,开支甚至详细到坐椅。为让市民能充分了解财政预算案,香港政府出尽各种招数:派传单、建网站,上电视、接热线,全方位披露财政预算案内容。(2月26日《南方都市报》)
最大程度地公开、吸纳最多的人参与讨论,尽管这是一项让人想起来就“头大”的工作,但政府部门别无选择。一张坐椅的用度,在巨大的政府财政中是微小的,但正是一个个微小的层面,才构筑其一个庞大的财政正义。只有让政府每一项用度的边界都在程序上有所保证,才能避免动辄亿万元的资金浪费,才能让我们耳熟能详地“把纳税人的钱用到刀刃上”落到实处———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责任政府的份内工作。
应该承认,建立一套健全的预算监督体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粗化的亿万元投向何处,到细化的坐椅资金从哪里来,这中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细化到坐椅的预算监督表面看耗时耗力,但刚性的“高压线”一旦建立起来,其“节省”的资金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加强在“入口”上的预算监督体系,不怕慢,就怕站。
□毕诗成(陕西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