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香港在金紫荆广场举行盛大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一周年。特首曾荫权及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驻港部队及众多民众参加。 中新社发 王丽南 摄
|
七月一日,香港在金紫荆广场举行盛大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一周年。特首曾荫权及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驻港部队及众多民众参加。 中新社发 王丽南 摄
|
中新网7月1日电《香港商报》7月1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撰写的时评文章说,毫无疑问,时代与环境的嬗变对香港影响至深,其带来的不仅是一时千载的机遇,也有随之而来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所以,香港必须时常警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仅特区政府,社会各界都应放眼大局,认清大势,引入新思维,才能与时并进。既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香港岂能守旧不变?
文章摘录如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去年隆而重之的回归十周年志庆场面,还历历在目,而转眼之间,一年过去,今天已届香港回归祖国十一周年了。值此一年一度的回归纪念日,驻足香港,抚今追昔,举目环视,多少思绪和感慨涌上心头:在急剧变迁的时代和环境之下,香港目前的方位在哪里?未来的发展路向何在?还能续写“东方之珠”的经济奇迹吗?
过去百余年,香港人因缘际会,灵活走位,勤奋打拚,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夹缝中,缔造了一片经济乐土,创造了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奇迹。特别是在国家打开国门,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后,香港抓紧机遇,投身其中,既为国家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实现了自身经济的顺利转型,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回归十一年来,虽经重大历史转折,又遭遇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等猝不及防的种种挫折和危机,但“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在国家支持下,经济已走出低谷,仍然保持充沛活力,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维持不坠。这一切,无疑值得每个香港人骄傲和自豪。
然而,抬头看未来,即使有非常多保持信心的理由(诸如香港的经济基础、制度体制优势、法制建设环境、国际网络等),但是毋庸讳言的是,我们正面临一个急速前行的大时代和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从全球视野来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浪潮愈吹愈猛,经济增长日益信赖知识、创新和科技;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金融风险增大,新一轮全球性的能源问题、通胀危机正在恶化和扩散,诸多因素的交织令香港的外围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多变。
更加重要的是,国家正处在历史性的发展进程之中,而这一进程必将改变世界的格局和历史。在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之后,国家已调整发展大思路,引入“科学发展观”,执政“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相信中国经济今后将转变增长方式,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路轨。而两岸局势的缓和,直接“三通”的逐渐落实,更会令国家发展呈现出新的机遇与活力。
毫无疑问,时代与环境的嬗变对香港影响至深,其带来的不仅是一时千载的机遇,也有随之而来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所以,香港必须时常警醒,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行政长官曾荫权在去年十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绘出“香港新方向”,提出了面向未来的“十大基建”,指出“要用整个国家的视野去看香港,为自己作出正确定位”。其实,不仅特区政府,社会各界都应放眼大局,认清大势,引入新思维,才能与时并进。既然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香港岂能守旧不变?(罗兴辉)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