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1日电 本月17日至19日,深圳市长许宗衡率团访问香港,深港双方确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签署了一系列务实的合作协议。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表示,这次访问被理解为两地合作全面升级,深港关系进入最好历史时期的表现。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媒体广泛报道、深圳市政府有关领导频频提起的“共建国际大都会”,“两地战略伙伴关系”和“深港经济一体化”等说法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此间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向该报记者表示,“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两地战略伙伴关系”和“深港经济一体化”等提法尽管代表了两地的合作趋势,也反映了港深两地政府的愿望。但是相关提法悄然改变,应该显示了深港双方注重合作实效,而不再拘泥于概念和口号。因为,毕竟深圳和香港是“一国两制”,从政治的角度看,香港和内地是一个国家,但从经济的角度看,香港和内地是两个独立的经济体,体制上的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相关提法容易被敏感的外界所误解,而且一旦“一体化”,当深圳面临一些重大国际经济争端时,势必也会拖累香港。
分析人士指出,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声音将逐渐淡化,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实际上深港国际大都会的目标和实质架构不会改变,深港关系的改善、深港经济的融合、深港未来合作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向该报记者表示,从港深2004年签署《加强深港合作的备忘录》,到2005年年底深圳提出与香港共建国际大都会,到去年9月香港将边境禁区由原来的2800公顷减至800公顷,到去年底开始实施的“深港创新圈”,再到今年7月通车的深港西部通道等,双城融合进程一直处于加速状态。这为其实现虚拟合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时间和机遇,无论是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深圳与香港不仅在历史改革的坐标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当深港在创新型体制中成功实践并形成特大型国际化城市之时,定将推动全国共同赢得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和中国崛起的世界性市场效益。
概念折射关系演变处在变化、竞争、融合的深港关系一直是整个珠三角经济最敏感的话题。对深港之间展开合作的探讨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深港关系中曾经使用过很多概念,如前店后厂、衔接、合作、协调、互补、对接、整合、一体化等。后来又有“深港都市圈”、“深港一小时生活圈”、“深港同城化”、“一城两市”、“深港创新圈”、“港深都会”、“战略伙伴关系”……这些概念的提出与深港关系的演变密不可分。
文章称,曾荫权本月17日在接待到访的许宗衡一行时说,要以新的思维、新的开发理念深入推进港深更紧密合作。他认为,当前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方向、目标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加强沟通、狠抓落实,务实推进两地在食品、卫生、基建以及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方面具体项目的交流合作,为港深百姓多办实事,促进港深两地繁荣发展。
许宗衡在响应曾荫权的讲话时表示,这一年来,两地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认识越来越一致、合作越来越广泛、友谊越来越深厚。可以说,目前深港两地关系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从两地政府高官的谈话不难透视出,深港关系正进入热恋期。
著有《创意经济》一书的美国著名学者理查德德德.弗罗里达在通过卫星观察全球夜间的城市灯光时发现,东亚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大城市,他将之命名为“香圳”,指的就是香港和深圳。由于香港和深圳制度的不同,“香圳”一词只能作为一个概念停留在学者浪漫的幻想中。但是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今后“深港”或者“港深”将会被越来越多地提及。(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