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高祖家乡度假回来,惊悉香港也成了价值洼地,不知是喜是忧。
坐飞机抵港买奢侈品、各级各类名牌,血拼者挥汗成雨,也不致令一个免税的自由港物价飞涨。然而,京津沪投资者南下炒股,深圳人出关扫楼,影响深远又切近。同样是买,不可等同视之。
香港媒体报道,"十一"黄金周期间,深圳楼市最低单日新盘成交仅6宗。相反,香港楼市表现不俗。出油自驾看楼,出钱重金买楼,内地豪客结队而来,一掷千金。与此同时,不少内地投资客借赴港旅游机会,到香港银行咨询、开设证券投资账户。中银香港位于湾仔的一家分行,1个小时内有超过10名操普通话的内地人士查询开户手续,至少有5人在查询后即时开了户。恒生银行公关部发言人表示,近期查询开户的内地客络绎不绝。
港股热已非一日,近日更有"A股化"之论。内地,尤其珠三角居民到香港买股票早已司空见惯。国家外汇管理局试行投资港股自由行政策后,加速刺激内地资金透过各种管道入港。从该项政策出台后香港股市每日交易量的增长,即可知内地资金进入香港股市的规模与速度。
至于深圳人买香港房的"新现象",据当地房地产业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深港房价日益接近,部分深圳楼盘价格甚至高过香港;二、香港部分地区房价尚未恢复至1997年前的最高水平,租金回报率高于深圳;三、国庆前,央行、银监会出台政策,紧缩针对个人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贷款,香港地区不受此政策约束。有胆识者,总结三个原因为一句话:香港是最新发现的价值洼地。
果真如此?
逐条剖析,处处可疑。其一,特区房价高过特别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房价被低估还是特区房价被高估?其二,1997年前香港房价最高水平是已经破灭的泡沫,10年之后,当真涅槃重生,顺利脱胎成反映真实供求关系的价格尺度?其三,香港房价既因深圳房价高而显得相对较低,同理逆推,一旦深圳房价受制于宏观调控而重挫,香港房价难道不会因此显得相对较高?
由上诘问可知,香港房价是深圳房价的标准、底气,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一向独占内地开放资本账户先试先行之利的香港,正处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产价格上升偏快的苦恼中。
经过4年年平均GDP(国民生产总值)7%的增长之后,香港面临十年来最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港人也食猪肉。今年7月、8月,来自内地的食、消费品进口价格上涨,催动香港食品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上涨3.6%和4.6%。香港股市累计涨幅逾35%,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官方预计,今年香港整体通货膨胀率很可能升至2%,超出政府预期的1.5%。须知,尽管人均GDP名列全球前茅,香港人的年收入中值并不高,按联系汇率,仅1.54万美元。在通胀环境中,富者自可尽享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价格上涨之利,贫者却不得不扛起越来越沉重的生活成本负担。港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当然会努力稳定价格水平,但此时此刻,可供金管局总裁任志刚施展的政策空间意外的窄。
种种尴尬皆由联系汇率制度而起。
自1983年以来,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为了维持港元兑美元汇率不出7.75港元至7.85港元的区间,香港金管局等于将利率控制权交给了美联储议息会议。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后,为对信心黯淡的市场有所表示,美联储踌躇再三,毅然打断升息步伐,转头下调利率50个基点,至4.75%。此举对美国经济确有一定疗伤作用,却陷香港于两难。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泡沫和相对有效的外汇管制,使中国内地成为一个充满热蒸汽的巨大的高压锅。对一块躺在高压锅之侧的弹丸之地而言,蒸汽受控释放,固然可以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冲盖而出,也可以是助长泡沫、推高通胀的祸首。
内地资本账户先向香港开放,须衡量香港市场的承受力。更重要的,随着内地外汇管制逐步放开,自由化进程加速,香港内地一体化程度提升,两个市场泡沫与通货膨胀的相互激励、传递作用日渐明显。决策层对投资港股自由行政策细则反复掂量,迟迟不决,显然已看到资金冲击对香港的影响,及香港市场动荡对内地市场的反作用。投资者欲慷慨解囊之际,宜三思而后行。(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