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则新闻:“香港回归十年图书升温, 重量级著作相继出版”,这让我突然忆起一件往事,赶紧翻检书柜,找出了一套“紫荆花书系”。这套“紫荆花书系”中,包括了刘以鬯、曾敏之、犁青、彦火、也斯、陶然、黄维樑、潘名燊、颜纯鈎、东瑞等香港著名作家的10本著作。这是10年前,我联络香港作家联会和香港作家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作为迎接香港“九七”回归的纪念和献礼。
香港作家联会成立于1988年,创会会长是曾经担任过香港文汇报老总的曾敏之。联会成立后,广泛团结香港作家,创刊《香港作家》杂志,尽心竭力于香港文学事业。文学团体大多财源匮乏,之所以筹措资金出版“紫荆花书系”,曾敏之在所撰写的《总序》中,尽道美好用心:“为推动香港文学的发展,尽其能尽的微力;为关注、研究香港文学、海外华文文学方面提供一点‘库存资料’”。
“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主流中的支流”,出于如此清醒认识,香港未回归祖国前,香港作家联会便自觉地承担起了推进香港和内地文学交流的使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邀请内地出版界访港,热情接待过路的内地作家,组团到内地参观访问……
由于工作需要,我和香港作家结识较早,也和一些文学社团比较熟悉,还参加过一些文学社团的成立典礼。我第一次去香港访问,是应“龙香文学社”所邀。这个当年不算大的文学社团,由诗人张诗剑和小说家陈娟夫妻联络一些志同道合的作家共同创建。在香港回归后,它不断发展壮大,一度更名“香港文学促进会”,现为“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其从龙香文学社诞生起创办的《香港文学报》,坚持耕耘至今。
香港回归前,由内地去香港,手续烦琐,比到外国还复杂艰难。记得有一次应邀参加一个国际华文文学研讨会,办公务签证来不及,改走旅行团。旅行团的时间和会议时间很难吻合,我只好提前几天到了香港,结果只参加了会议第一天开幕式和当天下午的研讨,第二天一早便不得不匆忙返深圳赶乘飞机回京。
如今到香港,几天便能办好自由行签证,所以与香港更增缘分。就我所见所闻,香港在回归祖国大家庭10年来,文学事业有长足的发展繁荣。主要表现在:几乎每年都有多种类型和主题的国际性文学研讨会议召开,文学社团林林总总增加了许多,新的文学类杂志纷纷创刊,设立并评选国际性文学大奖,有的大学建立了驻校作家制,图书博览会与文学节按期举办,关注新人培养重视文学普及……
香港艺术发展局在推动香港文学事业发展方面可谓功不可没,在回归后,表现尤其突出。我参加过由其资助的文学研讨会,也看到不少香港作家朋友的书是它资助出版的。近一两年,如期收到两本颇有分量的杂志——梅子主编的《城市文艺》和林曼叔主编的《文学研究》,用的也是香港艺术发展局的资金。它每两年协办一次“香港文学节”,每次活动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比如在2006年举办过的主题为“文学,就在生活中”,目的为提高市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的第六届香港文学节,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学活动中,包括专题展览、研讨会、文学讲座、艺萃、与创作人对话、翻译讲座、文学电影、儿童文学欣赏阅读,及中学生“文学作品演讲比赛”等等。像香港艺术发展局这种机构、这些文学动作,内地难觅。
令我十分难忘的是,数年前,多得张诗剑、陈娟和老作家吴东南帮助,让我辗转从香港艺术发展局申请到一笔资金,补给我那份惨淡经营着的杂志。
2005年我曾去香港参加“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颁奖盛典。这次征文规模空前浩大。该活动的总策划和组织者、《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作家联会执行会长、著名散文家潘耀明联合香港中文大学等多家单位,于2006年11月下旬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研讨会”,会后顺应时代潮流和需要,成立了“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我荣幸地成为发起人之一。紧接着,12月初,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人,参加了“世界华文文学联会”的成立盛会。年近九旬的曾敏之前辈欲成立这个会的计划,萌动在香港回归前,愿望最终实现在香港回归近10年之际。
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和世界华文作家联会的成立,是香港文学界立足本地,放眼华文世界的壮举。自肩重任,豪情干云。似乎也只有香港这座中西文化交汇、海内外文化人广泛聚集的国际化大都市,更适合出现这样的华文文学组织。
如此文学气象,说明香港回归以来,文学绿地郁郁葱葱,香港是“文学沙漠”之说,可以休矣!(白舒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