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26日电 香港回归中国十年来,经历亚洲金融风暴洗礼及金融市场震荡。“中央社”发表文章认为,在中国政府推出多项“挺港”优惠措施及中国内地企业大举来港上市集资支持下,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竞赛中明显超越新加坡,甚至凌驾上海及东京,成为与伦敦、纽约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拥有大批金融管理人才,加上资金进出自由,在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及中国实行外汇管制下,香港扮演着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替代作用,以及中国企业离岸集资中心。
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归中国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更多中国企业利用香港金融中心上市集资,推动港股集资功能的提升及规模的扩展。
根据香港交易所统计,二零零六年香港股市(主板及创业板)集资总额创下五千零五十九亿港元的历史记录,是一九九七年集资额的两倍。其中,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达三千三百三十二亿港元,超过纽约,贴近伦敦,使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资市场。
到二零零六年底,香港上市公司增至一千一百七十三家,比一九九七年底增加五百一十五家,增幅百分之七十八。其中中国企业有三百六十七家,比回归时增加三百六十六家,增幅达二点六倍;中国企业市值增至六兆七千一百四十五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百分之五十。
到去年底,港股总市值急升至十三兆三千三百九十九亿港元,比一九九七年底增加十兆,增幅达三点二倍。同期间,港股总市值占本地生产总值(GDP)比重也升至百分之九百零六,银行贷款占 GDP 比例则降至百分之一百七十三,显示香港金融体系由过去银行业主导转向资本市场主导的发展趋势。
伦敦新法团今年较早时发表的报告指出,香港在争夺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中心竞赛中是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香港已超越新加坡,远远拋离上海及东京,成为与伦敦、纽约并驾齐驱的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去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香港是亚洲十二个经济体中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大部分指针都明显领先其它经济体系,但香港在工资、办公室租金和生活费用方面十分高昂,排在亚洲其它经济体之后。
不过,中国证监会认为,上海有机会超越香港,成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的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IMF)今年初也发表报告指出,香港自二千年以来,营商竞争力有下降迹象。估计十年内香港将面对明显的人口老化,且专才、高等教育人才短缺以及污染加剧而影响海外专才来港等问题。
IMF 建议香港要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须提高劳工技术;与广东合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减低营运成本;推动本土竞争,引人竞争法,以及保持开放及弹性的市场。
为了维持香港竞争优势,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把香港纳入中国总体发展框架中,表明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及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为了落实这些政策,中国政府近年不断推出巩固香港金融中心的措施,包括允许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放宽中国境内合资格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香港股票及股票基金;允许中国合资格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以促进香港债券市场发展。
面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以至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港府及业者已采取以下措施,包括吸引更多海外司法管辖区的公司来港上市;促进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协调中国企业在香港及中国大陆双重上市的各项事宜;以及研究在香港设立商品期货市场可能性。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认为,香港金融体系不论在风险管理、定价机制及制订准则方面,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准,完全可以配合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事务上扮演举足轻重等角色。他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逐渐转向中国以至亚洲市场,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具备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有利吸引国际金融活动在港进行,甚至发展相关的金融市场,有助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区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