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二月十五日电 香港《信报财经新闻》今日发表社评指出,拆卸天星码头经过长达近七年的谘询期,香港立法会延至工程开始之后才紧急“叫停”,属“事后孔明”之举,这种马后炮和乘机“攞着数”的政治动作,对于保护古迹文物和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拆卸天星码头触发抗争,警方在十三下午开始清场,抬走一批进入清拆地盘的示威者;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和争议。
社评问:在长达近七年的谘询期中,立法会到底有没有认真研究过有关中环填海计划第三期工程及由此而引伸的搬迁天星码头计划?为什么在这段漫长的谘询时间内一直没有提出异议,竟然延至拆卸已经开始之后才紧急叫停?这种马后炮和乘着抗争行动而“攞着数”的政治动作,对于保护古迹文物和解决当前的局面没有帮助,只会更突显民意代表的见风驶履和民粹反应。
按照政府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有关搬迁天星码头的谘询在一九九九年开始,政府曾经先后在一九九九年六月十日及二○○二年三月一日向立法会规划地政及工程事务委员会讲解中环填海计划第三期工程,及讲述有关天星码头的搬迁安排;二○○○年三月十六日,政府向中西区区议员讲述搬迁天星码头的建议,以及政府正在进行码头建筑物及钟楼的设计工作;在二○○二年三月十四日,政府再向中西区区议员介绍新码头的设计方案。
社评表示,在上述二次报告会上,中西区区议会都没有就政府的安排提出异议。立法会议员要“推倒重来”,要求政府暂缓清拆,再研究保存钟楼的方案;但事实上,保存的方案早就拟定,而且也经过了连番谘询,议员为何到了现在才翻旧账?即使要翻,他们又有什么强烈而政府又一直没有考虑过的理由?
今日香港的《明报》社评也指出,立法会规划地政事务委员会通过动议,促请政府暂缓清拆旧天星码头,议员批评政府谘询程序有缺陷,没有向议会提交建议保留钟楼的顾问报告。可惜,天星钟楼已经开始拆卸,议员通过的动议,纵使措辞更强硬,也为时已晚,于事无补,徒具“做秀”味道。
“作为民意代表的立法会议员,既未能及早捕捉和反映民意,也没有好好利用应有的权力,审视政府的拨款申请,结果无条件批准了中环填海工程的拨款,天星钟楼几乎灰飞烟灭,落得如此下场,立法会议员实在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社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