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媒报道,香港歌手卫诗、关楚耀日前在东京涉嫌藏有大麻,被警方拘捕。图为卫诗零八年十一月出席明报周刊精彩四十年慈善音乐会时照片。 中新社发 武仲林 摄
三月十一日,艺人不雅照女主角之一的钟欣桐(阿娇)复出后首次现身香港闹市街头,引来数百人围观,争相拍摄。阿娇复出后首份工作是担任一个牛仔裤品牌的代言人,当日出席该品牌一分店的宣传活动。 中新社发 黎金良 摄
其实,尊娱乐圈艺人为偶像的现象,算得上是举世皆然,不过香港尤其严重,几乎是倾向独沽一味的艺人崇拜。何以我们的青少年对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兴趣不大,反而将崇拜集中于娱乐圈艺人呢?抱怨偶像“教坏孩子”,但为何孩子会受艺人教多于受父母、师长教呢?学生在校10多年,学校断不会鼓励学生崇拜娱乐偶像,青少年又何以对这类偶像趋之若鹜呢?这难道不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吗?全球“制造”最多娱乐偶像的美国,新总统奥巴马自小却以林肯总统为偶像,如此的偶像崇拜,香港何时才能仿效呢?
要检讨偶像文化,特区政府当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看到的,却偏偏是特区政府也陷入了娱乐偶像崇拜之中,随波逐流。不是吗?交通安全、旅游推广、禁毒、防止滥药等等各色各样的官方宣传,哪一样不是以娱乐偶像作“大使”?讽刺的是,一些偶像的行为,往往成了反宣传。试问一些涉嫌藏毒吸毒的“禁毒大使”,青少年应如何面对他们的禁毒宣传呢?看来,特区政府不单要适当改变只以娱乐偶像为“大使”的宣传策略,还要主动提倡和鼓励多元、健康的社会风气和偶像文化。
英雄崇拜、偶像崇拜乃人类正常的心理,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的魅力精英,引领潮流,受人尊崇模仿。香港的偶像文化也颇具特色,只是太过偏向娱乐之星罢了。我们需要提倡更多元化的偶像,不仅有艺人,还要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运动员等。果如是,才能提升具香港魅力的健康偶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