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25日在纽约出席哥伦比亚大学“第四届中国问题座谈会”时指出,中美双方应立即行动,致力于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中新社发 李静 摄
|
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25日在纽约出席哥伦比亚大学“第四届中国问题座谈会”时指出,中美双方应立即行动,致力于塑造一个新的健康、稳定、合作的中美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 中新社发 李静 摄
|
中新网4月29日电 香港《文汇报》4月29日发表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4月25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辞《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与中美关系》说,中美关系不仅对现在,而且对我们的下一代都至关重要。我们不能让误解之墙横亘在两国人民之间。我们必须心平气和地探究事实,对我们的分歧,要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和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必须不断向前发展。
董建华先生演讲辞摘录如下:
我出生在上海,求学于英伦。几乎整个上世纪60年代,我都住在纽约,并视这座伟大的城市为自己的家。我在这里结婚、工作、生子成家。那是我生命中的充满快乐的时代。那是披头四乐队风靡美国的时代。而对乐于追忆往昔的纽约客来说,那是洋基队称雄美国职业棒球界的年代。60年代在我眼里,尽管动荡不安,仍是一个充满希望与乐观的魄力年代。政治动荡风起云涌,外有冷战升级,内有种族的冲突,民权运动和婴儿潮一代的新思想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变革。那是一个唤醒良知的伟大时代。我仍清晰地记得,这个伟大国家的历史如何在我眼前一一展开,将我深深吸引。
1969年,我回到香港并一直定居到现在,开始是一个商人,香港回归之后,我有幸出任首任行政长官,现在是中国全国政协的副主席。这段时间,让我有兴趣也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今天,我想与在座各位分享我对中国的认知。
对中国来说,2008年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邓小平先生为中国确立了这个新的发展方向,使十亿人民的潜能得以释放。这个决定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百废待兴。刚刚重新复出的邓小平先生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纠正过去的错误,为中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他提出,第一,我们必须改革,就是要将中国实施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第二,我们必须开放,将中国的国门向全世界打开。这是一个艰苦的决定,它的成败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命运,而且在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可循。现在回头看,这个决定包含着无比的勇气与智慧。
30年过去了,中国经济从濒临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小康的跨越。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落后到开放文明的历史转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自由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思想的自由和追求经济机会的自由。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尽管成就斐然,中国未来还有很多地方要努力。30年的巨变本身带来了各种新的挑战。例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都在扩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巨大的环境挑战,如要求改善空气与水的质量,以及对能源与原材料需求的激增。为顺应民意,中央政府重视提供更好、更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方面。中国的发展之路仍很漫长。
中国未来的路要怎样走?面对挑战,中国领导人去年做出了关键性的决定,那就是,要在过去30年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要更重视平衡与可续性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在经济转型中更加注重创新与科技。在社会发展方面,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施政,强调发展民主与法制。政府的工作要更加透明化和接受监督。要提供更完善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构建56个民族的和谐。这个发展方向,得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对外交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它逐渐融入国际社会的3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可以归纳为两个词:和平与发展。今天,这个政策没有改变。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命运更加密切地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中国将通过参加各种多边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在维护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