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6:“一国两制”
曾荫权:“一国两制”是一个不平凡的概念,历史上从来没有。现在看来不管是“一国”,还是“两制”,在香港已很明显地取得成功,得到了落实。总的来讲,这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
回顾过去10年,中央政府总是在香港困难的时候给予香港大力支持;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一天天增强;同时香港人也为国家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骄傲。
特首,从底层出发
香港一位资深媒体人日前在一本杂志上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采访曾荫权的印象——当时曾荫权是香港沙田地区的公务员,年轻、充满干劲,对未来怀有理想。
即使当时已成为香港公务员队伍中的精英,曾荫权也不曾想到,他会有一天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治理这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
曾荫权今年初参加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的时候回顾说,他从小在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长大,1967年加入政府,由行政主任做起,一做就是40个年头。这40年,与很多人一起,共同经历了香港的成长。40年前,香港在国际舞台上毫不起眼,今日,香港是中国竞争力最高的国际大都会。
对于香港未来5年的发展,曾荫权冠以“进步”两字,他年初参选时竞选纲领就叫《进步宣言》,其政纲的不同政策范畴都会以“进步”为目标。
熟悉曾荫权的港人介绍说,曾荫权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作极其勤奋,对下属要求非常严格,这也是他们那一代香港人的共通之处。
曾荫权当选后,将行政长官办公室和官邸都搬到了礼宾府,办公室和住处合二为一。据香港媒体报道,他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
礼宾府是一座不大的西式建筑,建于1855年,前身为香港总督府,曾有25位总督以这座建筑物作为官邸和办公室。不过,搬入礼宾府的曾荫权认为,要做好行政长官的工作,是不能坐在那里仅从报告的描述中认识事情的,必须走出去。
曾荫权表示,自己来自基层,喜欢走到社会中,聆听各界的声音。据他介绍,从2005年6月至2007年2月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到地区和团体访问和巡视,公开和不公开的不下百次,接触了数以千计的各界市民。
香港在港英当局长期统治时期,官僚体系很少与市民直接接触。曾荫权说:“我在竞选第三任行政长官的时候,深深地感到面对面了解市民的想法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基层、中产人士,他们对政府做法的反应,一定要充分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把自己关闭在礼宾府,一定要走出去,所以我希望在每个星期,有一两次机会走进市民中间。”
作为香港特区第三届行政长官,曾荫权对今后的发展有详尽的纲领规划。他说,未来5年,特区政府的工作是要以民为主,制订政策要由下而上,做事要更公开,有更高的透明度,要给香港市民有充分参与的机会。他特别提到,“我们要做得更好的是,要有爱心,特别是对不幸的人、条件不好的人、穷的人,我们应该做点特别的功夫”。(李凯)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