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临近,普通话在香港社会悄然升温。
日前在香港举行的1997香港语文研讨会上,许多学者估计,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将是香港今后并行使用的语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香港有几十家夜校培训班在教授普通话,学员报名十分踊跃,这些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香港青年匆匆赶到普通话夜校,等候报名上课。
张永雄:基本上要抽签才行,抽签抽到可以去参加考试的人开心得不得了,就像中了六合彩一样。
李娥珍:拿不到名额的人,还吵架,还投诉,还在报纸上骂。
一切准备都是为了一个时点,1997年7月1日,在这个时点,香港将告别过渡性,获得自己的身份。
李娥珍:九七香港形式的回归很简单,敲锣打鼓,换一换国旗,官员整个所有东西都换一换,但是思想的回归,文化的回归,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梁振英:确实有一种疏离感。我们中国人有句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三天两天可以办得到。在香港这个社会,香港市民不是很接受一些教条式的道理。
张永雄:看看我自己成长的道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没有很多机会让你认识自己的国家,我自己亲身的感觉,距离很近,但感觉很远。就是一种“这么近,那么远”的感觉。
这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香港坚持秉持中国传统文化办学的少数高等学校之一。1996年,李娥珍在当时的树仁学院当了一名普通话教师。回归后,李娥珍老师的普通话课非常受香港学生的欢迎,但她发现,香港同学对内地的文化、国家的发展知之甚少。
李娥珍:每一篇课文都有非常实际的内容,我课文的设计,有一篇课文就是去旅行,讲西北,讲无锡太湖。
对李娥珍老师而言,学生们掌握普通话,只是开启认识国家的一扇窗户,香港学生对内地的了解程度,让她非常担忧。
李娥珍:语言是个载体,这个载体是载什么,其实是载信息,更重要的是载文化。
为了让香港学生更多地接触内地文化,消除陌生感,李娥珍老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补充了大量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一有机会,李娥珍老师还带领香港学生到内地参观,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回归后,张永雄成为了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的一名公务员。他开始有机会,把自己对国家的认识推广到全社会。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张永雄:最困难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就是在刚刚回归之后,心态上有一个改变。1998年的时候,我提出来鼓励学生认识升旗典礼,升旗的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