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相连“生命线”
—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力促香港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维多利亚港湾徐徐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东方之珠”回到祖国的怀抱。
香港回归10年,质检人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疫情和各种突发事件的严峻形势,沉着应战,在防控重大疫情、化解供港澳农产品负面影响、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出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香港回归10年,质检人进一步加强供港澳农产品的执法把关,坚持口岸检验检疫与产地检验检疫相结合,现场查验与实验室检验相结合,出口抽样检验与监测抽样检验相结合,让香港同胞吃上了放心肉、放心菜、放心食品。
敏感业务考验质检人
活猪、活牛羊、活禽、活鱼虾、新鲜蔬菜、时令水果……数十年来,数量巨大,品种丰富的鲜活商品源源不断地从内地输入香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供应港澳“生命线”。
当历史悄然翻至1997年7月1日,回归成为一个与希望、成就、自豪紧密相连的起点,回归也让供港鲜活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成为落实“一国两制”政治构想重大问题的敏感业务。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尤其是香港回归后,确保供港鲜活商品的卫生质量,不只是检验检疫业务问题,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内地农牧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农牧业病虫害与疫情相对复杂,做好供港澳鲜活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难度由此而较大。
———香港还是异常敏感的特区,各种新闻媒体对涉及内地供港澳鲜活商品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大肆炒作,这种炒作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内地农牧产品和食品的出口。
要维护这一既体现着内地人民殷殷盛情,也体现着中国政府郑重承诺的“生命线”,谈何容易!沉甸甸的责任注定要和苦与累、难与险、血与汗的严酷洗礼相伴而行。
考验说来就来!考验力重千钧!
1997年末,香港尚沉浸在回归的喜悦中,禽流感却悄悄向其伸出了黑手。禽流感病毒由家禽(鸡)传到人,首次造成人的感染并致死亡。香港采取开埠以来最大的杀鸡行动,共扑杀180万只鸡,影响波及到香港的饲料、运输、旅游、饮食等行业,内地也紧急暂停了向香港输出活鸡,给广东有关行业造成超过10亿元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当时部分媒体声称香港禽流感的疫源可能来自中国内地,”禽流感风波”演变成了影响香港稳定和中国声誉的政治问题。
首次侵袭香港,禽流感就让人领教了其巨大的破坏力。如何才能平息风波?来自内外的惊涛骇浪,紧急召唤全新的供港鲜活商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出现。
结束供港活鸡多头管理的历史,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香港“禽流感风波”发生以前,供港澳活畜禽由农业部门出具检疫证明。“禽流感风波”的出现,提示了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这种高风险商品的检验检疫要求。为确保供港活禽质量,广东、深圳检验检疫部门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加强与香港渔农处的沟通。一次会谈、两次会谈……经过多方努力,1997年12月24日,香港渔农处正式提出由动植物检疫部门从事对出口农场登记、隔离检疫、抽血检验和出证等一系列工作。
与此同时,为查清禽流感疫源,广东、深圳、珠海检验检疫部门极积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和香港政府组成的考察组,组织大规模的疫情调查和禽流感病毒分离。共调查300多个鸡场,采集2万多份血清样品进行禽流感H5抗体检测,采集辖区近60个鸡场的泄殖腔和喉头拭子进行病毒分离,排除了H5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存在,并成功研制出禽流感群特异性和H5型特异性的诊断试剂,对保证中国外贸信誉和出口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内地输港食用动物的检验检疫监管,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任务的光荣与艰巨,却注定了供港鲜活商品的运行不可能一帆风顺。
继“禽流感风波”不久,“猪肺汤事件”再一次更新了香港对内地供港鲜活商品的检疫要求。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