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
“我爱香港,不会再回英国了”
对于这位已经在香港呆了半个世纪的英国老人,国外媒体说他是“为了爱而停留”的老人,这是因为“很少有人对曾经执政过的地方和管理过的人民的感情超越了对于故乡或者故国的忠诚。”
记者:我们该怎样理解您对香港的爱和您对您的祖国的爱?
钟逸杰:我对我的祖国的爱,和我对香港的爱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对于英国,那是我的祖国,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虽然我已经离开那里很多年了。我第一次离开英国是在1945年。
1957年,我来到了香港,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这里。算起来我在香港已经生活了50年。在这里我有很多朋友。中国有句古诗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很喜欢这句诗。我还不老,但是我的胡子和头发都已经变白了。(笑)
记者:那您将来还会回英国吗?
钟逸杰:不会。我的妻子已经于2002年去世,我的女儿和孙子都住在澳大利亚,我不打算回英国了,我爱香港,爱这里。
记者:回归10年来,在您的眼里,香港有没有发生变化?
钟逸杰:我在1973年的时候就去过内地。我看到了三十多年来内地的变化,也看到了香港的变化。但是香港的变化没有1978年以后的内地变化大。现在,内地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的同时,香港却走上了另一条路,变得更加本地化,失去了原有的国际化特色,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记者:如何评价香港10年来的发展?
钟逸杰:1997年以后,香港的经济一度陷入低谷。2003年,我们又经历了SARS。最开始的五年,其实是艰难的五年。而第二个五年中,经济开始复苏,一切都开始好转。但是,贫富差距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关于受命:
我只认“摸着石头过河”
1993年钟逸杰作了一个选择,这使他的后半生坠入无边的非议之中。就在这一年,他和中国政府签约,作为香港事务顾问,这个职位一直保留到四年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此他被戴上“利己”的帽子,也成为不受一部分人欢迎的人。事隔多年,再次提起那段被自己国家人民批评、指责缠身的岁月,钟逸杰语气轻松。
记者:1993年,您接受了中国中央政府的任命,担任港事顾问。这个决定,据我们所知,引起了不少争议。当时,有没有来自英国政府的压力?
钟逸杰:压力?阻止我吗?没有,我根本没有问过他们。这不是站在中国一方的问题,而是要面对现实的问题。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我觉得上个世纪80年代,中英达成的协议为香港服务得很好而且保存了其生活方式,所以我接受了任命。
记者:有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批评?
钟逸杰:当然,有很多批评。他们说我改变了立场。事实上,我没有改变立场。我的立场是香港,我和香港是站在一起的,我为香港说话。当我和中国领导人见面时,我为香港说话。那时候的英国媒体对我并不友好,还给我起了一些很坏的名字,比如他们叫我“叛国者”(traitor)。
我坚持了下来,继续担任顾问,直到1997年。
记者:那个时候,您的家人是不是支持你?您的妻子本身也是英国人。
钟逸杰:我的妻子非常支持我。她同意我的观点,认为我做的是正确的。
记者:听说当时您曾和彭定康有过激烈的争论?
钟逸杰:没错,我们有过争论。我不同意他的政治理念,不同意他将政治理念在香港推行,尤其当香港还没有做好准备接受的时候。他浪费了5年的时间在政治事务上。
记者:有人称您为“渐进主义者”,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钟逸杰:这和“摸着石头过河”是差不多的意思。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烹小鲜”。很多事情要慢慢来。香港的政制发展应该循序渐进,至于何时落实普选,要视乎政制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
记者:有人说,在香港事务上,您更像一个中国人那样看待问题。
钟逸杰:英语里也有句谚语:入乡随俗。也可以说,既然在中国,就要按中国的规矩办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