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人眼里,他是奇特的“叛国者”;在香港人眼里,他是积极的爱港者。今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也恰好是他在香港居住的第50个年头。
“钟Sir”在香港政坛是名人,因为他是目前留在香港的英国人中,回归前担任职务最高的一位——1986年12月总督尤德出访北京期间不幸病逝,当时的布政司司长、英国人钟逸杰出任署理港督。在他任内,曾荫权、范徐丽泰等曾是他的部下。
作为港英政府前高官,钟逸杰(David Akers-Jones)很喜欢把50年前他刚来时的那个香港与今日的香港比较。对于回归10年,他说,“这个地方欣欣向荣。看看繁荣景象和居民生活,这并不是许多人预测的大灾难。”
关于回归:
回归那天的“变”与“不变”
香港回归10年以来,这位前高官常常会不甘沉默,他在《南华早报》上开专栏,常常会加入关于英国政府离开后香港就会灭亡的争论之中。他说,“1997年以后的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他们则是错误的。预测厄运的人错了。”
记者:您还记得回归那天发生的事吗?
钟逸杰:那天,我很兴奋,那种感觉很奇特。前一天,香港还是殖民地,第二天,香港就要回归中国。只是一个晚上,就发生了变化。然而,你走在大街上,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改变,还都和以前一样。这种感觉很特别。而且,雨停了。
记者:您当年参加过中英谈判,在谈判当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钟逸杰:最困难的是放弃英国的统治。但是我们必须同意放弃统治,以在达成共识和基本法草案上取得很大的进步。
记者:这几天我们在香港的媒体上看到有评论说,回归谈判时对市民福利的关注不够。您觉得呢?
钟逸杰:(摇头)我只看到现在香港在健康医疗方面,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这种福利。在社会福利方面,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300万人享受到公共住房政策,教育是免费的。医疗、福利、住房、教育等四个方面,都给人们以基本的保障和帮助。这些政策都是很好的。
记者:回归之前,有不少香港人很担心言论自由会受到限制。现在您感受到的是什么情况?
钟逸杰: 自由在香港是普遍的,是一直存在的。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我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且,你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有了些许改变。
人们合法地、以和平方式进行游行示威。人们大声地表达他们的意愿,批评政府、批评政府官员,他们也批评我。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香港人说,香港变得政治化了,所有的事情都和政治有关系。相比较以前,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他们自身的权利。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