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
外汇券取代侨汇券风行广州
到了80年代,国家开始发行“外汇券”,当时中国银行于1980年4月1日发行了一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流通可与外币兑换的特殊人民币凭证,共7种面额:分别为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9个版别,外汇券正面为中国的风景名胜和中文“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的字样及金额;背面则为英文“BANK OF CHINA FOREIGN EXCHANGE CERTIFICATE”和中英文字“本券的元与人民币等值。本券只限在中国境内指定范围使用,不得挂失”的字样及金额。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国人到中国可用外币兑换“外汇券”,并到特殊的地点,如友谊商店,购买当时人民币无法购买的紧缺商品。广州友谊商店的退休干部梁维炘对那个时期的情况记得非常清楚,他告诉记者,当时100港币可以换到30多块钱的外汇券,虽然外汇券和人民币是等值的,但实际上外汇券的使用价值远远高于人民币,因为它可以买到很多人民币买不到的东西,如555和万宝路等进口的香烟、冰箱、录音机和食品等,此外用外汇券在买一些紧俏的家电产品,还可以打8折左右,便宜很多。因此当时在友谊商店、中国大酒店门口,外汇兑换券黑市兑换价格约1∶1.3左右。
直到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停止发行外汇券,1995年1月1日,外汇券停止市面上流通,中国银行回收。外汇券退出历史舞台后,由于其设计精美,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票据,现在已成为收藏的对象。
上世纪90年代
黑市100港币能换140人民币
生于1980年的广州市民钟小姐,对于港币的看法与她的长辈有了一些不同。10岁那年钟小姐过年时从一个从香港来的远房亲戚手里接过一个利是封,里面装着100港币,这是她第一次接触港币。刚开始她只是觉得港币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并把这张港币放进了邮票册里收藏,有同学来了还拿出来炫耀一阵子。
1993年以前,人民币汇价一直较港元高。但1993年以后,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改,取消外汇券,人民币1年内跌至1美元兑8.4元人民币,这时港币才终于超越人民币价格。当得知港币兑人民币黑市牌价跌到100∶140后,钟小姐邮票册里的港币被父亲拿走了,兑换成了人民币。
此后港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一直比较稳定,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港币兑人民币的牌价为100∶107。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但由于港币联系汇率一直与美元挂钩,因此人民币与港币一直保持着平行关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