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通关
2003年1月27日凌晨零点,深圳皇岗口岸与香港落马洲口岸首次同时实现客运24小时通关,这被认为是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重要里程碑。
CEPA签订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港签署。CEPA及之后每年的“补充协议”,为香港的制造、贸易、金融和专业等行业优先进入内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支持内地企业到港上市
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签订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当中规定,双方将不断加强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允许香港交易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等,这些措施将为推动内地与香港在证券领域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既可以利用香港市场筹集资本和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也有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一个既有利于内地企业也有利于香港的双赢选择。
中央政府鼓励和推动内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到香港上市,10年来内地企业在港融资逾7530亿港元,目前香港股市总值中,内地企业所占比例上升至七成。
内地居民香港个人游
2003年7月28日开始,根据CEPA条款,内地将允许广东省境内的居民个人赴港旅游。此项措施首先在东莞、中山、江门三市试行。按照公安部规定,广东省的中山、东莞、江门、佛山4市居民首先获准以个人身份办理个人游签证,自行往来港澳地区。目前,“个人游”计划已逐步扩大到内地49个城市。
对港开放人民币业务
经国务院批准,2004年2月25日起,香港银行可在港办理人民币存款、汇款、兑换和银行卡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业界认为,它不但是内地与香港加强金融合作的一大“双赢”举措,还标志着两地经济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将有助于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于人民币加快迈向国际化的步伐。
国务院于2007年1月10日同意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内地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专家指出,此项业务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将扮演重要角色。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
2004年6月,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由广东省提出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想成为现实,粤、闽、赣、湘、桂、琼、川、贵、云9省区和香港、澳门的行政首长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即“9+2”合作)。
“从珠三角到泛珠三角,香港的经济腹地正在不断地向内地延伸,区域合作可以使香港避免变成一个经济孤岛,使发展有了更大保障。”专家认为,泛珠三角区域的发展,可以使香港获得三方面利益:为已基本成型的香港制造业转移提供更广泛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为香港地区存在的剩余资本找到一条很好的出路;可以使香港免除兼顾制造业的延续及高科技发展的两难局面,把主要精力投放到高科技发展上去。
香港发展首次纳入国家规划
2006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首次将香港列入,明确表示国家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地位。
QDII实施
2006年4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宽有关境内资金进行境外理财投资的外汇管制,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均可成为QDII赴海外市场投资,宣告QDII正式起航。
QDII(即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内投资者机制)最早是由香港政府提出,其目的是绕开人民币不可兑换的障碍,使内地的资金通过一个受控的渠道,以专用的在岸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于香港。中央政府能够在史无前例的情况下,给予认真考虑并开始逐步实施,足见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