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三月二十日电 综述:药物事故频频 香港药品监管机制暴露漏洞
中新社记者 晓萍
继近期连续发生多起药物事故之后,香港十九日首次发现药品代理商违规事件,一家贸易公司怀疑无牌制药,这是近期香港第四宗药品供应事故,令人忧虑全港逾千间药物进口商的监管问题。
此次涉案的源辉公司并无包装药物的牌照,却自行包装一种从英国入口的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总共超过二百万粒,部分已流入市面,反映香港药品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此前,欧化药业制造的痛风药物“别嘌醇”被验出含毛霉菌;万辉药业被查出偷步回收药物,以及涉嫌窜改药物文件;琪宝制药供应给医管局的糖尿病药“甲福明”,被查出有未注册药物。
药品监管事关市民大众生命健康,事关全社会对医疗机构和药商的信心。因为本地药物风波频频发生,为安全起见,香港私家医院正考虑全面使用外国原厂药,但成本可能会转嫁给病人。
近来香港在药物的生产、入口、批发及分销各个环节都出现问题,显示药物事故并非个别事件。业界人士指出,当局应全面检讨药物监管机制,以对症下药,堵塞漏洞,严禁不合格药品流入市面,以保证市民健康。鉴于香港药物监管人手严重不足,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建议尽快成立药物安全中心,专责进行药物监管及监察。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已成立检讨委员会,审视药业界操守及完善药物监管制度。食物及卫生局发言人二十日接受本社记者查询时表示,检讨委员会的名单将尽快公布。
食卫局局长周一岳表示,极度关注香港的药物供应接连发生问题,检讨委员会将由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李淑仪主持,审视药物安全、业界操守,以及是否需要修改有关法例,从而完善香港的药物监管制度。
多宗药物事故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现时香港卫生署只有二十八名药剂师负责巡查全港二十五间GMP(指导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药厂和千间药房,再加上逾千间进口商,显然是人手不足,力不从心。香港社会人士指出,目前,包括内地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责部门负责监管药物,政府有必要增拨资源及加派人手,成立专门的药物监管机构,确保药物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