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四月十八日电 (记者 文青)由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主任袁国勇领导的专家小组,今天就三名呈流感病征儿童于今年年初死亡个案发表详细报告,报告证实其中两名小童曾染流感,另外一名两岁男童无染任何流感病毒,他的死因是急性心肌炎。袁国勇表示,今年流感情况并非较过往数年严重,但儿童求医和入院人数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其中一名三岁儿童何宝宜的死因,可能是与她心脏冠状脉结构变异,引致出现心律不齐有关,而女童感染流感以及服用多种药物均可能是促发死亡的因素。
另外,七岁男童罗浩明本身患有哮喘病,他在二月二十四日病发,三月初入院,期间曾服用类固醇,他是死于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坏死性脑病。报告亦指出,罗浩明在短时间内,先后感染了两种流感病毒,也可能是导致病况急转直下原因。
至于两岁男童柯浩杨,死因是急性心肌炎,虽然他的姊姊感染乙型流感,但专家小组未能确定他致病的微生物。
今年三月初,香港部份学校出现流感疫情,并发生三宗呈流感病症儿童死亡个案。为防止流感蔓延,港府于三月十二日一度宣布全港小学及幼稚园放假两周,直至三月三十一日才全面复课。香港特区政府于三月中委任袁国勇教授成立专家小组调查有关个案,小组尚包括另外五位专家。
袁国勇表示,香港每年有一至两宗幼童感染流感致死个案,今年的情况未算特别严重。香港今年在流感高峰期录得的儿童流感死亡率,与美国的流感高峰期相若。今年儿童求医个案增加,可能和家长对学童健康关注提升有关,而屯门区人口普遍较为年轻,求助个案亦较多。
专家小组建议,当局应检讨扩大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年龄范围,考虑是否为小童打流感免疫针。在流感爆发的高峰期,儿童如患上发烧疾病,应留家休息直至退烧后四十八小时为止。
袁国勇又指出,市民普遍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求诊时医生处方越多药物越好,他认为病人要求服用多种药物的风气不应鼓励,并建议所有药袋应贴上药物学名的标签,以便日后可以追踪病人服药记录。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曾浩辉表示,研究发现三名儿童并非感染特别恶毒的流感病毒,与社区的流感一致,不是新的品种,因此市民可以放心,而复课以来,流感个案有所回落。
对于专家小组建议当局修改疫苗政策,曾浩辉表示,中心辖下的科学委员会会尽快作出决定,但他承认,采购大量疫苗需时,要研究如何落实新的疫苗政策,包括是否分阶段进行接种。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回应报告时表示,专家小组提出多项有关公共卫生及临床的宝贵建议,当局会仔细考虑,以期进一步加强当局防控流感的措施,保障市民健康。此外,政府会密切监察最新的流感情况,并呼吁市民继续提高警觉,慎防流感。(完)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