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医身不医心”,62万长期病患者面对7大家庭问题!香港一项调查发现,有近70%受访的长期病患者曾在过去半年遇上家庭问题,当中以经济负担问题最严重。香港复康会建议,医疗融资改革应制订长期病患者小区及家庭支持方案。
香港复康会于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以问卷访问近700名的长期病患者,以了解长期病患者与家庭问题之间的关系,当中约1/5是糖尿病人,其次是心脏病和脑科疾病。
调查显示,近70%受访者表示曾于过去6个月遇上家庭问题,当中超过30%问题严重。根据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复康会推算现在香港至少有62万长期病患者面对着家庭问题。而当中更有2/3人士表示,只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不会向外求助。
经济负担最为困扰
调查显示,长期病患者主要对7大家庭问题感到忧虑,过半数患者有最少4项以上问题。这7大家庭问题分别是:经济负担、家人的生活、社交生活、家庭角色及责任、与伴侣感情及关系、与家人感情及关系、沟通方法及模式。当中以经济负担问题最为严重。
注册社工周惠萍表示,不少患者都察觉到问题所在及其严重性,但仍无法打破“家丑不外传”的思想,认为向外人诉说患病、家庭经济拮据等家事会遭人闲话。也有人认为“一家不知一家事”、“讲都无用”,部分个案人士更连家人也拒诸门外,只是独力面对因自己或家人患病所带来的负面问题,从而忽略了正面去面对问题,造成越拖越严重的情况。
独自面对不愿求助
调查发现,患有长期疾病的数目越多、年龄愈轻,其家庭问题愈严重。而患有脑科病、慢性肺病或柏金逊症等对身体机能构成较大影响的患者所面对的家庭问题较为严重。
复康会复康部高级经理梁锦滔表示,年龄较轻的患者会因为家庭岗位和活动能力而有较大的转变。而行动不便者也对家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致使家庭问题愈趋严重,严重者更会导致患者出现放弃自己的寻死现象。
期订小区支持方案
梁锦滔说,现在香港为长期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不同种类服务的机构大多独立操作,而没有相关的转介机制。医生们也只能专注于医病的层面上,未有时间关顾病人的心理层面,只做到“医身不医心”。同时病人也没有正确的转介意识,往往认为医生提出的转介便是遭医生踢走的表现,使转介服务难以推行。
复康会希望,特区政府在医疗改革上除了顾及长期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外,应尽快制订新的长期病患者小区及家庭支持方案,及早介入和处理问题,以免酿成家庭悲剧。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