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电 题:风雨过后见彩虹 “一国两制”获成功
——香港特区人大代表共话回归十周年
中新社记者 郭军
十年风雨不平常,经受住了亚洲金融风暴、SARS、禽流感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冲击,经历了经济转型、重新定位的阵痛后,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香港昂首迈进回归祖国后的第十个年头。
据不久前公布的香港特区政府最新年度财政预算案,目前,香港经济强劲复苏,地产市道显著改善,负资产个案大幅减少,访港旅客由三年前的一千五百多万人次,增至去年的二千五百多万人次,股票总市值较三年前的低位大幅增加三倍,去年香港生产总值增长达百分之六点八。
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香港特区人大代表在接受本社记者访问时,纷纷表示对香港回归祖国十年成就的肯定,以及对香港更美好前景的预期。
从未料到“一国两制”如此成功
“‘一国两制’的成功超乎我们的预期。没料到香港回归后会发展得这么好,这么成功。”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朱幼麟激动地告诉记者。他认为,从英国殖民统治到“一国两制”顺利实施的巨大转变,这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其顺利程度好过任何人的预测。
从担任港事顾问,到参加预委会、筹委会,再到回归后的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回归前后整整十五年,我一直是积极参与者。”朱幼麟表示,回归前和回归之初,的确有一部分港人对香港前途有不同程度的顾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港人“凤还巢”。“全世界都想同发展速度最快、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建立密切的关系,香港当然也要与内地加强联系。”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说:“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与国家在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分不开。国家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港人倍感自豪。”
在区域经济中重新定位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刘佩琼最近刚刚完成一个有关深港科技产业合作的顾问报告。十多年来她一直跟踪研究内地经济的发展,对内地和香港经济比一般香港人有更深刻的认识。“我是最早一批进入深圳的香港人。从小我就一直关注内地的事情,我一直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对‘回归’从来没有犹豫过。”
刘佩琼表示,特区政府重视与珠三角的合作。近年来,香港主动参加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合作中找到了新的定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第二产业只占GDP百分之十,第三产业占百分之九十。刘佩琼认为,香港的优势在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去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我建议国家利用香港的地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展股市、债券、期货市场和扩大人民币在港业务。这次特区政府最新的财政预算案也确定了金融业是香港发展的重中之重。”
刘佩琼同时指出,在香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内地与香港作用应该是双向的。内地经济发展快,但各地不平衡,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香港作为一个现代化都市的经验。
香港明天会更好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华经顾问有限公司主席李鹏飞说,经过调整,依托内地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力以及香港与内地的密切合作,这两年香港经济明显好转,失业率降低。香港的形势越来越好。
回归十年来,让李鹏飞代表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巨大支持。“在香港经济出现问题时,中央实施一系列扶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措施。如透过‘自由行’,内地上亿人可去香港;而CEPA更给香港带来巨大优惠。如今,香港人变得更宽容,对国家更加了解了。”
展望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的前景,李鹏飞表示,香港在金融、实业、物流、旅游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参与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对香港有很大的助益。
“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这是多位香港特区人大代表接受采访时表达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