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七月十九日电 (记者 李佳佳)“以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来评价,香港是个门门功课都达A的优等生,刚起步的上海则属于中等偏下的学生了。”作为沪上金融界的领军人物,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潘英丽如此言论引来场下听众会心一笑。
《易经》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今日此间开幕的“二○○七首届上海金融论坛”上,沪港金融业界就“变通”两地证券市场的可能性、双方合作方式等热门话题展开脑力激荡。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共有六家香港银行在沪开设了二十多家分支机构,数量占上海外资银行总量的五分之一。在沪港资银行经营情况良好,其总资产已达二千二百五十二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余额仅五点四六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率为零点二四,前五个月实现税前利润八点三一亿元人民币。而在香港的证券市场上,内地企业已占据香港股票市场总市值的半壁江山。
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并列为全球十大金融中心城市的上海与香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一直纠缠于“竞争与替代”的误区。经过了近十年的“居安思危”,如今,香港金融业界转而考虑更多的已是双方间的合作,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梁凤仪称,“两地金融体系正在建立的互补、互助、互动关系让我们感到很鼓舞。”
沪港之间日益密切的合作,让两地间的比较优势更为显著,如何“各司其职”成为沪港两地金融家广泛提及。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教授潘英丽在今日提交的报告中建议,香港的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且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这使它成为中国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二人选。
而上海,潘英丽认为,上海现阶段应率先定位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通过引进国外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制度建设,来推进内地金融业的发展。
香港证监会执行董事雷褀光分析,香港与上海发展金融中心的定位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以中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完全可以容纳多个金融中心的存在。
针对自己的这一看法,雷褀光列举纽约与伦敦为例。他说,纽约作为美国的主要金融中心,以至世界金融中心,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单单一个纽约,无法满足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要,这当中伦敦就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伦敦、纽约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长期合作,塑造了两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在他看来,上海有内地强大的经济体作为支撑,而香港的税制、金融设施等方面又有着特别的优势,上海和香港这种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的互补性在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梁凤仪表示,中国发展世界级金融中心的时机是现在,而不是在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后的将来。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年,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在沪港问题上,不应再分你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