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6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暑假敲锣,香港青少年滥药大有“开闸”之势,继在香港呈现“地下化”、“校园化”后,北上“低龄化”亦日趋严重。打击青少年跨境吸毒已成为下半年粤港警方联合行动的重中之重。据悉,以往粤警对未满十八岁的滥药者往往“网开一面”,拘留二十四小时后即获释,今后不排除“执正”从严惩罚,譬如拘留十五日并告知其家人和学校,对成瘾者强制戒毒乃至劳教戒毒,以强化阻吓警诫之效。
据广东省公安厅对该报记者透露,仅今年五月至六月下旬,粤警“雷霆○七”行动中便一举擒获超过七十名滥药港青,平均年龄仅二十多岁。随着暑假开始,更进入青少年学生滥药的高峰期。
低龄化最少十二岁
港青北上滥药很少“走单骑”,几乎都是成群结队,并与烟酒、跳舞、音乐及派对等“相混”狂欢,已形成一种另类的消遣模式。据在粤滥药港青案例显示,首次滥药大部分是透过同学或朋友获得,而且大多十几岁时便“涉足”,最年轻的仅十二岁,“低龄化”成瘾趋势明显。相对在香港,他们认为北上凸现“四更”优势:药物更易买、药价更平、娱场气氛更好、被捕风险更低。此外,港青且熟习当地娱乐场的滥药“行语”,如不同于本港“索K”、“啪丸”说法,内地常称为“嗨粉”、“溜冰”等。
粤警人士说,港青在粤最常滥用的药物包括K仔、摇头丸和大麻,主要以口服、鼻吸或溶入饮料服用等方式吸食。“对比其它年龄的滥药者,青少年对『滥药』即『吸毒』的说法更为排斥,认为只是一种可提神、助兴的药物,与针筒注射式『吸毒』是两码事。”
玩新鲜毒品改名称
随着两地政府对滥药危害宣传的加强,制贩毒集团也不断在药物设计及效力方面推陈出新,连药物名也玩“烟雾弹”,如“西瓜霜”、“开心果”等新型号最近更充斥珠三角娱乐场。
据在粤滥药港青案例还显示,大多是因家庭、学业、人际关系上出现难题而自暴自弃,进而误交损友走上歧途。“特别是不少离异单亲与跨境婚姻家庭,子女或经常与家长发生冲突,或辍学待业而沦为『边缘青年』,家长往往在子女被捕或发生意外后才得悉。”而这类港青由于经济能力较低,北上时多选择廉价货,如广东最近新流行的“精神药品套餐”,将一些精神药物与止咳药水、可乐混合成“摇头水”服用;甚至受毒贩引诱参与分销毒品“以贩养吸”。
女性北上滥药增多
还值得关注的是,近年北上滥药的青少年男女比例呈逐渐拉平之势,目前每五六名滥药者中便有一名女性,尤其在节假日的朋党聚会或狂野派对中更为明显。粤警人士说,男生北上滥药后往往直落去打机、捶骨甚至嫖妓,“享受”所谓一条龙式的狂欢之旅;而女生的意欲迥异,除了发泄情绪外,往往是受男友怂恿或误解可速效减肥而一再滥药。此外,女生跟随男生滥药一般都能免费拿到药物,而男生为认识异性讨其欢心,往往也乐意主动献殷勤;因此近年因酗酒、滥药而导致少女被性骚扰、强奸、怀孕、自杀等现象的发生率呈上升势头。(方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