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七一”,香港庆祝回归祖国10周年的喜庆气氛渐浓。记者在香港迪斯尼乐园采访,拥有多年北京工作经验的公共事务副总裁卢炳松先生向记者介绍,为了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凡1997年出生的小朋友,可免费获得迪斯尼年票。家长预先为孩子在网上登记后,内地的小朋友凭自己的港澳通行证就可到迪斯尼售票处领年票。卢炳松说:“香港迪斯尼的特点之一是中国风情,我们更多地用红色,餐饮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设计,过春节的时候迪斯尼贴对联、挂福字。开拓内地市场一直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回归10年,内地元素在香港日益显现。港人如何看待香港与祖国的关系?记者就此向采访对象提问。
唐英年谈“三互”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曾是香港工业家,早在1989年就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978年投资深圳,1980年在新疆建立天山毛纺厂,1981年又投资上海。
唐英年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们每一次向中央提出的建议,都要是互惠共赢的。我们不光要从香港的利益出发,也要考虑国家的利益。过去香港为内地引进资金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现在要考虑能否为国家“走出去”再做贡献,香港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唐英年在采访中几次谈到“三互”,记者细问其详,他解释就是互补、互助、互动。他以香港与内地金融界的关系为例,认为内地通过香港金融体系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可避免内地金融体系直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而香港股票市场在受惠于内地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集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协助企业走向国际化等,这即是互补。香港和内地通过技术转移、资讯共用、专业资格和行业标准相互认可,合作加强市场监管、市场基础建设以及风险管理,互助的空间很大。内地和香港金融体系在国际层面的互动,可以促进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霍震寰增招内地会员
香港中华总商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香港五大商会之一。霍英东先生的次子霍震寰是“中总”历史上最年轻的会长。
霍震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幽默地说:“回归后没变的是香港中华总商会依然爱国爱港,变化的是现在大家都爱国爱港了。”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回归后的10年也是国家发展很快的10年,回归后香港和国家的关系更密切了。过去还有距离,但现在都明白了,大家是分不开的。”
霍震寰说,他希望香港中华总商会为香港众多中小企业在内地寻找商机,加强两地企业的了解与合作。他认为香港的服务业很成功,在内地可以有所作为,香港对外国的企业了解也多,可以将信息、经验带到内地。
霍震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香港“中总”在广州南沙投资兴建的“中总”大厦已经落成,南沙代表处6月1日成立。之所以在南沙设立代表处,是因为更有利于为会员、内地企业和海外华商的交流搭建平台“从这里到南沙坐船1个小时10分钟,多方便。”霍震寰透露,“中总”已经通过章程修改,增设“联席会员”,内地企业依此可以申请成为“中总”的会员。记者问加入“中总”的门槛会不会很高?霍震寰说:“谈不上门槛,但因为不会吸收太多,当然我们要选择好的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企业。”
中学生挥笔说国事
旺角通菜街,九龙最热闹的街巷之一店铺招牌悬在半空挤得密不透风,但“汉荣书局”四个大字仍然在地铁出口不远处跳脱醒目。书局设在一幢大厦里,一楼是安静整洁的书店,6楼是老板的住家和一间紧凑的办公室。因为是星期天,只有董事总经理石汉基一人上班。记者在手边的书架上看到一排丛书《中国全方位透视》,其中包括《中国民族》《中国教育》《中国绘画》等12个单行本,便抽出一本问:“石先生,这样的书畅销吗?能挣钱吗?”石汉基含蓄地笑着:“书不都是用来赚钱的,这套书比赚钱有意思。”他解释:“我们经营书局30多年,但总感到没有一套让小朋友了解祖国的课外书。过去港英时代不想让香港人了解中国。现在回归了,情况不一样了,我们做出版的应该有这个责任感,所以出了这套书。”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汉荣书局举办优秀学生奖励计划,赠书给成绩优秀的中学生;随后,又举办阅读报告大赛,了解阅读效果。书局也收到了澳门中学生寄来的阅读报告。石先生拿出学生们的阅读报告,记者细读之下,的确体会到石汉基说的“比赚钱更有意思”。
澳门濠江中学高嘉仁读《中国国防》后写道:“科技强军,看来是国防发展的主要途径。有了先进的科技而没有忠诚的军队,只会被其他国家消灭。有了忠诚的军队而没有先进的科技,只能作出无谓的反抗。所以必须科技强军,才能使国家强盛,不再受别人欺负。”
香港陈树渠纪念中学的秦莎莎读的是《中国教育》。她写道:“中国人都不喜欢排队,有人将我们比作‘难民’。我听后固然不快,然而某种程度上也理解这种说法。的确,这是我们教育中所缺少的东西,虽然部分责任要归咎于历史,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相信中国还需要一段颇长的时间来蜕变,才能振翅高飞。”
少年情真。香港中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在字里行间闪现,令人感动和欣慰。他们带给香港和祖国的,将是一个更美好的未来!(陈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