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5月27日电 题:香江漫话:香港立法会旁听记
中新社记者 曾嘉
去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采访,都会看到一座西洋古典建筑,朋友告知那是立法会大楼。周三适逢立法会例会,记者走入这座百年大楼,感受香港的民主议事过程。
乘“叮当车”在中环站下车,匆匆穿过在皇后像广场休憩的人群,推开立法会大门,保安人员向记者微笑致意。依规定,立法会开会均公开进行,所有市民都可旁听。对媒体人员而言,出示工作证并登记姓名,领了记者证就可入内旁听。
这座大楼于1912年竣工,原本是最高法院大楼。其建筑风格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四方形的大楼,四周环绕着古朴的方柱。而与外面堆砌的花岗岩大理石所浇铸的庄严不同,楼内结构显得狭小。
取到这天会议的议程,沿着地毯铺起的石阶一步步向上,在保安人员指引入座三层的旁听席。从这里可俯视坐在二楼议事大厅中央的香港一众政界名人:特区区徽下方,立法会主席座上是曾钰成;左手和正面的议员席位上,是来自各领域的议员,其中不乏名号响当当的城中“风云人物”;右手边的官员席位上,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在等待议员质询。
立法会例会通常都会有议员针对某方面的问题提出质询,由主管的政府官员负责答复。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某道路树木被有关部门砍掉后,市民反映长时间没有复栽。相关部门负责人林郑月娥作答复,阐述政府砍树的法律依据以及复栽规划,而后又有四位议员就此提出疑问,她也一一作答。
一项质询时间约20分钟,当日共20项质询安排;之后还有3项议员提出的议案,部分议员据此提出修正案,并进行辩论,涉及议案的主管部门负责人也要出席并作发言。由于议程满档,有时辩论长达数小时,会议经常进行到夜间。
议员之间的立场不同,态度不同,甚至有时连语言也可以不同(有用粤语,有用英语)。此次会议的议事过程作全程电视直播。有些看似谦谦君子的议员,也会因某些议题大声呵斥政府官员,并借机宣扬自己的立场,这时立法会主席就会像法官一样提醒议员:“请提出你的问题!”,防止议员借此作秀。某位议员被几次提醒,仍我行我素,曾钰成则宣布取消其在这一项问题中的质询权。
主席似乎在立法会最受尊敬,每位议员、官员、旁听者以及议事大厅换岗的保安人员在离席或入席时,均要向主席鞠躬行礼。其实最受尊敬的应该是民众,这从整个议事大厅的设计和布局便可看出:高高在上的旁听席,使市民在上,议员和官员在下,没有秘密——似乎在表示“虽然你们被赋予了权力,但真正掌握权力的却是头顶上的人民。”
当天会议内容并非涉及重大问题,旁听席上只坐了寥廖数人。“如果有热门话题,旁听席一早就预订完了,许多人还会在门口候补入场!”一位香港同行说。
记者随机采访两位旁听者。一位表示,由于不知前因后果,不清楚议员是真心辩论,还是职责使然;另一位是内地在港读书的学生,他说,以前从没看过这种场景,开放、透明,“也许这就是‘一国两制’的体现吧!”(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吉翔】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