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时评:高铁“分娩” 呼唤港式智慧“助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香江时评:高铁“分娩” 呼唤港式智慧“助产”
2010年01月15日 01: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四日电 题:高铁“分娩” 呼唤港式智慧“助产”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搜索香港近段时间最热的关键词,“高铁”可谓当仁不让。从去年十月在行政会议上获得“准建证”,到近期立法会拨款讨论过程中的一波三折,两月余时间蹉跎而过,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这条联通内地与香港的交通大动脉,破土动工并不如想象般顺利。

  十五日,高铁拨款申请将在立法会进入第三度讨论,港府官员希望立法会议员能够负责任审议,亦有团体表示会在当日的报纸上刊登广告支持高铁项目,更有代表用行动到立法会门前表明支持立场,这项被一拖再拖的拨款申请本周能否如期“分娩”,牵动港人目光。

  已经讨论十载光阴的高铁香港段项目的“难产”,被媒体称之为“港式尴尬”。事实上,遭遇“港式尴尬”的高铁项目并非个案。从最初的提议到最后的动工,港珠澳大桥项目经历了近二十载风雨,西九文化区、启德发展等亦遭遇类似命运,被一再拖延,今日高铁会否成为昔日西九翻版,令不少人心忧。

  事实上,兴建高铁的好处显而易见。香港经济要与内地经济圈深度融合,打通交通脉络至为重要,而连接全球最快高铁——武广高铁的广深港高铁,对拓展沟通香港与内地的人流、物流大通道无疑将功莫大焉,而在大大增进人流、物流之外,广深港高铁对拓阔香港的经济腹地,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活水亦有立竿见影效应。

  因此,选择兴建高铁是为香港未来投下有利一票,而反之,拒绝高铁的香港则有成为“孤岛”之虞,将被完全排除在中国一点六万公里高速铁路网络之外。

  与高铁项目一再议而不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基建项目的一日千里。虽然不同地方的发展模式不可复制,但在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和经济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香港如何在中国这一庞大经济棋局中继续保持“一哥”地位,却是个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社会有着挥之不去的边缘化焦虑。这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仅将新加坡视为唯一对手的“东方明珠”,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的时候,周围已是“群雄环伺”。目前,香港对有关上海的消息格外敏感,对即将打出“免税牌”的海南岛亦不无紧张,“不进则退”的善意提醒则反复被媒体回放。

  汇丰银行亚太区业务策略及经济顾问梁兆基近期发出“盛世警言”指出,过去十年香港与内地接轨较慢,上海及深圳已可与香港正面竞争,香港若不提升竞争力,会落后为二线城市。而日前公布的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名似乎印证了这一点:香港已跌出排名榜前十,跌至第十一位,被内地多个二线城市赶超。

  在全世界都在争搭中国快车的时候,香港与内地加速融合进程显然是必然的选择。既然香港与内地的融合是“必答题”,那么在解题时所遭遇到的“港式尴尬”面前,则需要多些“港式智慧”。

  面对高铁问题所衍生的港式烦恼和尴尬,“港式智慧”则包含充分的解画和行动的决心。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惟有清楚这一点,才能有助于高铁问题的顺利解决,并达致进一步提升香港竞争力的目的。(完)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