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获诺贝尔奖 港人引以为傲——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获诺贝尔奖 港人引以为傲
2009年10月07日 0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锟一九九六年在“高锟星”命名典礼上。 中新社发 香港中大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华人科学家高锟以及两名美国科学家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光纤和半导体领域上的开创性研究。消息传来,香港各界感到兴奋,因为高锟曾在香港接受教育及担任中文大学校长,与香港有深厚渊源。

  高锟获奖的消息今天傍晚传出后,行政长官曾荫权实时表达祝贺。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当日亦向中大师生发公开信祝贺前任校长高锟教授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接受采访时说,他个人觉得,中大师生都会对此感觉光荣。他表示,他当年刚进入中大教书时,高锟还是校长,而高锟给人的感觉是一位谦谦君子。“高锟在光纤上的成就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获奖是应得的。”他说。

  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教授吴景深也说:“我不是搞光纤的,但高锟的获奖,应是全香港人的光荣。”城市大学物理系教授张乃豪表示,这是香港人的光荣。他说,连同之前的另一位美籍华人崔琦,至今已有两位曾在香港接受教育的学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5年,高锟在一篇论文中提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他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通讯即可成功。他的研究为人类进入光纤导引新纪元打开了大门。

  高锟于1933年在大陆上海出生,有一位弟弟,他的父亲当时是国际法庭的律师,一家人住在上海法租界一栋三层高的房子。高锟年轻时在香港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

  高锟早年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曾说,中学时期,他遇上几位具有启发性的老师,其中一位老师请学生用手推他到墙角,以切身体会推力的原理。这种教育方法令高锟对所学的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

  据说,高锟少年时文静瘦弱,对科学特别感兴趣。当时学校没有化学科,高锟自购课外书籍学做实验。

  1948年,高锟举家移民香港,他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他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于是远赴英国就读伦敦大学理学院,开展自己的科学大道。

  在学习上,高锟曾说,“应该学习如何集中,懂一样东西,专心认识,深入思维,不但能够专注于一种学问,亦会拉高对其他知识的认识能力,事事都能看得深入一点。”

  高锟于1987至1996年间担任中大校长,退休后在美国及香港两地轮流居住。(张谦)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