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文三语说香港:中西荟萃下普通话越来越不普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两文三语说香港:中西荟萃下普通话越来越不普通
2009年08月04日 0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为提高香港市民对普通话水平和学习兴趣,香港电台普通话台与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再度举办多个普通话推广活动,3月25日在香港举行《2006普通话推广活动》启动礼。“普通话推广大使”杨千嬅联同与会者为活动启动仪式。 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八月三日电 题:两文三语说香港 普通话越来越不普通

  中新社记者 陈伊敏

  “下一站系旺角”,“The next station is MongKok”,“下一站是旺角”。

  香港的地铁里,报站以粤语、英语、普通话广播;巴士、电梯的指示以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标明;香港政府网站,有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显示;求职面试大都会采用两文(中、英文)三语的形式进行;香港出现首宗确诊“甲流”个案而封锁患者曾入住的湾仔维景酒店时,特首曾荫权以广东话、普通话及英文,向被隔离的酒店员工和各地旅客致歉及解释隔离措施的必要……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处处体现两文三语的特色。

  过去,不少香港人说普通话时,把九龙说成“狗笼”,图书馆说成了“桃书馆”。现在,街上的青少年和孩童都说得一口流利普通话。穿街过巷,无论是小店、水果摊,还是茶餐厅,收银的阿姐阿叔只要一看出你是内地人,便会大胆地用不咸不淡的“煲冬瓜”同你做生意。越是名店大店,店员的普通话也似乎越标准。

  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的合作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展现给世界的机会也前所未有。“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的支持和导向,香港与内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好普通话,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间普通话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张亚梅道出了不少香港人热衷学习普通话的心态。

  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协同主任何伟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香港人越来越重视普通话,与港人对中国人身份认同增强有关。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推广普通话,是最早一批培养香港普通话师资的代表。他说,回归之前,一些香港人听到访港的内地人说普通话,甚至提出:“请说中文”,因为当时不少港人都以为广东话才是中文,普通话不是中文。“普通话在香港社会一度被排除在中文以外,现在香港人已把普通话纳入自己的中文文化概念当中,并视作一项必需的技能。”他说。

  何伟杰从长时间的教学经验中观察到,随着内地的发展飞速,香港不再是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唯一跳板,在港居住的外国人数目减少。但“自由行”实施以来,内地访港游客不断增加,说普通话的“豪客”在香港“血拼”更成为一道风景线。走在商业连锁店,门口的保安会笑著用普通话对华人面孔的路人说“您好”。何伟杰认为,经济因素、商业原因使英文的使用机会减少,普通话的使用增多,“但英文地位没有改变”,香港始终是一个两文三语并用的城市。

   何伟杰介绍,自二00三年,每年到中大普通话教研及发展中心报读普通话课程的人数都有两位数增长。过去的学员以教普通话的教师为主,如今学普通话已成为各科教师自我增值的新趋势,各行各业也都将普通话列入持续进修的课程。不仅演艺明星、港府处长级高官们纷纷学普通话,甚至七十岁的老奶奶也会参加普通话是水平测试。原来,老奶奶为了辅导孙子做功课,也需要学习普通话。

  普通话教学当然也要从娃娃抓起。香港不少双国籍的家庭,不送子女往国际学校读书,而接受本地免费教育,既可节省金钱,更重要的是想巩固子女的两文三语。

  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已拨款二亿港元推行“以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计划”,通过邀请内地专家及本地顾问到校支援,协助学校推行“普教中”。计划分四期推行,每期支援三十所小学及十所中学,每所参与学校将接受为期三年的协助,提供中文科教师专业培训,并安排两地交流探访。语常会方面表示,每期均有一百多间学校报名,竞逐四十个名额。语常会今年将推出一连串的推普活动,通过歌唱、演讲、辩论、广播剧及戏剧表演等,务求让学生“跳出课本”,活学活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一个必要工具,但已不仅仅是工作上的需要,”从事青少年服务的香港社工孔笑芳告诉记者,去年,她到四川地震灾区作志愿者,希望用专业知识来培训当地的义工。但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表达自己,仿若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如今,她每天都听MP3,加强训练。“身为中国人,怎么能不懂普通话呢?哪怕在街上遇到内地游客,跟我问路的时候可以帮上忙,都会感到很开心。”她说。(完)

【编辑:吉翔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