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3月7日电 题:香港礼宾府三看点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这里的面积和装潢虽然不能与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相比,但在香港人心目中,一样具有特殊的地位。”
这是香港特首曾荫权在网志中的一段话,说的正是如今作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官邸及办公室的礼宾府。
来到香港岛繁华的商业中心——中环,找到地标式的建筑中银大厦或汇丰银行香港总部,向南沿山坡而上,经过古朴的圣约翰座堂和外形方正的特区政府总部,便可来到位于半山上亚厘毕道、有着超过一个半世纪历史的这座府第。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礼宾府的大门并不宏伟,但和其内的建筑一样,有着明显的殖民时代风格。进入这座24000平方米的青庭府院,访客很快会感受到这里地理位置的独特。
这里正面向南,可仰望港岛太平山;站在北面斜坡,则可俯瞰政府总部所在的中区政府合署及中环林立的金融及商业大厦。其实,在建造之初,高楼大厦尚未成林时,这里可俯瞰维多利亚海港,尽览香江。
来到平日间难得一入的礼宾府,其实有三个看点。
似锦的繁花及缤纷茂密的花园植物,是这里吸引市民眼球的第一个看点。踏入礼宾府,访客便进入一座庭院花园。杜鹃花、老虎须、绣球花、帝王花、山茶花,还有橙树、荔枝、洋紫荆、罗汉松及稀有的南美绣球树等各式树木,这里有超过40种值得观赏的时花和树木,当中不少更是树龄匪浅,难怪被称作港岛中区的一个小“市肺”。对摄影发烧友而言,从进院伊始便步步是景。尤其3月间,盛开的各色杜鹃更加令人流连。
独特韵味的建筑,是这里不容错过的又一看点。礼宾府,其实指的是院内那幢主楼。若从东闸入院,沿起伏的花径拐上几个弯便可看到它。这座英国乔治亚时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原先是港督府,于1851年开始动工,4年之后竣工。
从主楼北侧拾级而上,门口是四头神态异趣的小石狮,颇具东方气息。楼内西洋式的宴会厅、饭厅,则可谓雍容典雅,是特区政府及特首款待到访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长的场所。这座外型典雅的两层建筑,既有新古曲建筑的华丽气派,又略带热带格调,仿佛正与香港这座华洋杂居的都会相印证。
不过,简单看景,用特首曾荫权的话说,难免有点“斋”。这座庭院与楼宇所记载的历史印迹,应该是它最富意义的看点。
这里的内外状貌其实曾有多次改变。1941年的圣诞节,日军侵占香港,并将这座建筑用作其司令部,其后又大肆重建和改造,其中最明显的,是加建了今天仍成为礼宾府明显标志之一的高塔,并在屋顶加上日式瓦片,以淡化欧陆风味。1945年9月16日,日军在这座楼内签署投降书。其后,迁回府内的港督又将日式的不少装设拆除。后来的多位港督及香港回归后的行政长官,又按个人风格及实际需要,再作数次改建修葺。
这幢揉合了不同建筑风格、别具特色的楼宇,就这样见证了香港历史上一段悠长的岁月。从礼宾府的故事,可读到这座城市过往演变的点滴。
当年,英国女王、王储查尔斯和已故的黛安娜王妃,以及多位国际知名的歌星影星等各方访港贵宾,都曾入住过这座宅院。
自2005年起,曾荫权成为首位入住礼宾府并在这里办公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除此之外,这里也是港府举办官式活动或接待贵宾的首选场地。
42年前,这里开始向民众举行开放日,每次都吸引不少参观者。如今礼宾府一般每年开放两次。一年前那次开放日,造访者达到一万三千人。
今年3月7日,又逢礼宾府开放。虽然天阴有雨,仍有大批民众扶老携幼前来参观。礼宾府首度安排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30多名年轻人担任导赏员,讲解历史、介绍花卉树木。而这些导游的老师之一,正是特首曾荫权。
有人赏花木,亦有人问掌故。有市民问及一些历史故事的细节,年轻的导赏员诚实地说,须查查资料才知。不过,在座已定为法定古迹的雅致庭院中,显然人人兴致都很浓,各自均有收获。(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