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将打造地标式建筑 拟设白海豚观赏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港澳新闻
    港珠澳大桥将打造地标式建筑 拟设白海豚观赏区
2009年11月09日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港珠澳大桥将是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为中国桥梁景观设计方面形成新体系的又一大突破,图为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夜景图。
港珠澳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片来源:大公报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1月9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备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将打造成世界级跨海通道、地标式建筑。权威消息人士透露,中央已将大桥项目定位为世界上杰出工程之一,将拨出专款五千万元(人民币,下同)作为“景观工程费”,专门着重对大桥景观定位、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以全面提升工程的品位及建设质量,届时不仅将为珠江口增添一道令人叹为观止的亮丽风景线,而且为中国桥梁景观设计形成体系和规范评判带来全新突破。

  港珠澳桥铸“地标式”景观

  拟建的港珠澳大桥工程规模宏大,将超越目前已建成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区域水文、地质、航运等建设条件更为复杂,连接粤港澳三地涉及到的问题多而且新,存在如三地标准的统一、口岸的规划布置等问题。

  消息人士透露,据已获国务院批准的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本项目为世界瞩目的宏伟工程,应将之建成为世界上杰出工程之一,有必要对项目景观定位、关键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景观设计成为大桥前期工作及建设期间的“重头戏”。

  “点”与“线”互相协调

  消息人士透露,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此前已将“大桥景观研究”单列,作为大桥工可研究报告中重点专题之一,委托内地首家专业从事大型桥梁景观设计的科研机构“厦门高格桥梁景观研究中心”担纲。据悉,继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已投入大笔专款用于景观研究后,大桥在动工建设阶段仍将安排五千万元计入总建筑安装工程费,专门作为景观的设计和工程费用。

  据大桥工可研究报告推荐建设方案为“香港散石湾(北线)─珠海拱北/澳门明珠”桥隧组合方案,因此整座大桥的外貌将以离岸人工岛、主跨桥梁为最突出“标志”。消息人士称,由于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三十五点五八公里,由十三个区段工程组成,因此中央批覆大桥工可报告要求桥梁的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单体“点”的美观,又要考虑总体“线”的协调;单体“点”的景观应重视结构造型的设计,总体“线”的设计应考虑总体与环境的协调,各部分间的互相协调。

  其中,在大桥主桥净跨幅度最大的青洲航道区段,推荐采用主跨四百六十米“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料成为大桥主桥型最突出“外貌”。消息人士说,该斜拉桥的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除了满足抗风、抗震等高要求外,还将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经对钻石型塔、A型塔等塔型比较,暂推荐采用钻石型索塔,总高一百七十点六九米,估算仅建安费达九亿五千二百万元,每平方米造价高达三万一千三百元,在大桥所有区段桥梁中最为昂贵。

  建海中“观景平台”

  此外,四大人工岛(香港口岸、珠澳口岸及海底隧道东、西出入口人工岛)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及相关性,将是景观设计考虑的重点。消息人士透露,中央批覆大桥工可报告中要求,每个人工岛都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除了岛上构筑物的造型美观外,还应重视岛区范围内的绿化工程,在海景较美的地方设置“观景平台”,譬如在珠海口岸靠近大桥桥头处设置旗楼及观景台;同时要求大桥沿线设置的司乘服务区都进行专门的景观设计,对区内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等精心布置与设计施工,每处服务区都将成为糅合珠江口特有人文、地域、海洋等因素的独立景点。

  拟设白海豚观赏区

  消息人士表示,大桥将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特别高,而为提高游客对白海豚的保护意识,大桥离岸人工岛或沿线适当的地方,有望面向白海豚繁殖区域拟设白海豚雕塑,或者把白海豚在大桥工程部分造型中得以体现,并设白海豚观赏景区。此外,珠海作为中国有名的蚝贝类产销基地,人工岛设计也可望采取蚝壳的特色造型。

  同时,大桥隧道出入口亦要进行景观美化。消息人士透露,首先会选好隧道洞门的形式,使其与洞口所处地形地貌相融;尤其是选择有代表性的隧道进出口处结合地貌特征进行景观设计,设置雕塑象征景物或“纪念碑”,以突出隧道工程的景观效果。

  此外,大桥珠海侧连接线所经南屏段为山岭重丘区,而其上有竹仙洞、南屏、银坑和蛇地坑水库,水库与山相融形成一道壮丽的“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拱北接线设计可望如同飘舞的纽带一样贯穿于整个山峦之间,连接北面的太澳高速形成颇具特色的区域公路网络。

    ----- 港澳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