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五日下午,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出席记者会,就当日发表的财政预算案答记者问。 中新社发 洪少葵 摄
二月二十五日,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立法会发表上任后第二份财政预算案,众多香港市民来到湾仔民政事务署,排队索取预算案文本,了解详情。 中新社发 邓庆乐 摄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六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发表金融海啸后的首份财政预算案,香港舆论普遍认为,财政预算案平稳务实,提出了保就业和利民纾困的措施,在经济低迷下勾勒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的远景,有助恢复港人信心。
香港《文汇报》今天发表社评指出,在金融海啸冲击下,新一份预算案有两个特点:一是改变了以往“企业先行、政府跟进”的模式,变为“创造就业、政府先行”;二是对受海啸影响较深的中产人士伸出援手,包括退税和再次扣减两季差饷。预算案为应付金融海啸的挑战,在调拨资源纾解民困和保就业方面,已经尽了极大努力。
《大公报》社评表示,财政司司长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一份平稳务实、“有远有近”的财政预算,包括短期保就业,中长期把握内地机遇、巩固金融地位、推广旅游、落实基建,以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支援弱势社群、构建关怀社会、提升生活质素,而措施又都是具体细致和切实可行的。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为金融危机冲击经济而感到忧虑和困惑之际,预算案的发表,未必会获得掌声,但却肯定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社评认为,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在今次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下,香港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可能不受到强劲的冲击,但香港背靠强大祖国,本身金融体系健康,不存在结构性问题,因此,只要全社会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困难就一定能够克服、危机就是一定可以渡过。
《商报》社评表示,预算案带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就是提出了不少关系香港经济未来的长期策略和方向,积极寻求新机遇和新出路。比如加强粤港台澳合作、推出政府债券、扩大个人游适用范围至广东全省、发展美酒美食及会展旅游、推动创意和创科产业以及成立“发展机遇办事处”等,这无疑体现了主事者的前瞻眼光和长远承担。
《星岛日报》社评认为,除了税务宽减,市民关心的是政府如何为香港长远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亮点,带动香港经济走出低谷。预算案演辞提及发展绿色经济,值得社会朝这方向发掘商机,达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又能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双重效益。
《成报》社评表示,预算案是稳健的,基本上符合现时的经济环境。今天少派糖,市民眼前受惠不多,但力保就业,力促工程上马,正是为了尽快渡过难关。不少接受访问的市民表示,“政府当务之急,是要保住就业”。这正代表了主流民意,也是市民对预算案的最大期望。(完)